道德经【49】:“得道”的人,都有这两个特征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一、原文(通行本)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xī )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道德经【49】:“得道”的人,都有这两个特征二、译文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
善良的人,我善待它;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便得到了善,从而使人人向善;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便得到了信,从而使人人守信。
圣人治理天下,会收敛自己的欲念,使天下的人归于浑朴,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圣人使他们都回复到婴儿般纯朴的状态。
道德经【49】:“得道”的人,都有这两个特征三、拓展思考
0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常常没有私心,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所以能做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普通人达不到这种境界,他们善待别人是有条件的,“对我好的,我对他好;对我不好的,我为什么要对他好?”究其原因,是因为普通人都有一颗“私心”。
圣人已达到了“物我两忘,物我交融,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一体”的境界,他们内心是“无我”的,也就不存在善于不善、信与不信了。
道德经【49】:“得道”的人,都有这两个特征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圣人的遗留的经典,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教众生学会“无私我”。
《道德经》、《圣经》、《金刚经》等皆是如此。佛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与道家的“物我两忘”是殊途同归的。
因此,“无私我”是一个得道之人重要的特征,而“无私我”的重要表现便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02:圣人皆孩之。
圣人常常使百姓都回复到婴儿般纯朴的状态。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圣人有着婴儿般纯朴的状态,甚至有些时候是天真可爱的。
佛祖拈花一笑,宁静安详,自性自在,宛如一个可爱的孩子。
道德经【49】:“得道”的人,都有这两个特征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多次提到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因此,一个得道之人,有着婴儿般纯朴的状态。
综上所述,得道之人均有两个重要特征:“无私我”和“婴儿般纯朴的状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