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成长路

课程的结构01

2017-09-02  本文已影响32人  Larissa

如果用一个图形来描述“课程”这个词汇,这幅图该怎么画呢?

课程中,内容的来源应该根植于知识体系,无论是价值塑造(态度)/能力培养(技能)/知识传授(信息)中的哪一类课程,课程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是有来源的,而非被培训师凭空创造出来,内容可能来自于严肃论证的科学体系,可能来自于约定俗成的经验体系,因为每一部分有明确的来源,这来源本身奠定了内容之间的逻辑基础,比如老师要先讲3+3=6,后讲3*2=6。

那么形式呢?形式应该符合人类的认知逻辑,人们喜欢先从容易的内容开始,慢慢过渡到有难度的内容;人们喜欢先从熟悉的内容开始,慢慢过渡到陌生的内容;人们喜欢前后有逻辑关系的内容,最好一直围绕着同一个目标等等。因此培训师在安排内容的时候,会根据特定课堂的学员具体情况,对内容进行裁剪,对形式进行编辑。以讲授营销中的swot分析模型位为例,如果在初学者占多数的课堂,那培训师会从每个字母的定义开始讲,如果在有营销知识积累的学员占多数的课堂,培训师可能会直接从四种战略选择的利弊组合开始讲解。

但课程只有内容与形式吗?

藏在内容与形式的背后,是培训师与学员的相互影响,一堂课从来都不会有固定的形状,哪怕是认证课程,也会因为不同的培训师&不同的学员所组成的具体课堂进程而展现出不同的样子。有的人说培训师就像拍电影,要具备编导演三种技能,但培训与电影最大的区别是,电影中导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结果,培训师恰恰要放弃自己在课堂中想要的结果,而是要将学员的反馈融合到结果中,甚至干脆让学员来主导结果。

如果单独看一堂课,它是内容与形式的交融,是固定的一个横截面;如果这堂课多次授课,那么每一次讲授都是新的演绎,是培训师与学员共同创造的呈现,是流动的一段信息编码,这就是我看到的,课程的结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