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集(中高考)

高考--选考历史

2018-04-12  本文已影响88人  竒源

高考—选考历史的内容有:

二十四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二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祝愿同学们高考考出好成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古代重大改革

(一)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奴隶制经济逐渐被封建经济所取代

    (2)政治上:各诸侯国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出现变法改革的潮流

     ①春秋时期的变革

          A.齐国的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②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有:

          A.魏国的李悝变法

          B.楚国的吴起变法

          C.齐国、赵国和韩国等也陆续进行了变法改革

    (3)文化领域的变化

     ①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

        ②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热烈局面,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条件和机遇

    (1)有利条件

   ①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②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③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浓厚

    (2)历史机遇

        ①长期遏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分裂,力量大大削弱

        ②中原地区众多士人纷纷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

    (3)概况: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为实现富国强兵,招揽人才,重用商鞅

  3.主要措施:

  (1)经济方面——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①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士地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限制工商业发展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

  (2)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严厉禁止私斗

      ②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统治

      ③废分封,行县制,分全国为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诗书。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

      ⑤改革风俗习惯: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4.历史作用

  (1)积极性

      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也力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最主要影响:实现了由奴求制向封建制的转型)

  (2)变法的历史局限:重刑罚,轻教化,加重了压迫,钳制了思想,推残了文化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历史背景:

  (1)社会条件: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民族融合加强

      ②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③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2)必要性: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各种制度不够完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3)个人因素:执掌朝政的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使年幼的孝文帝深受影响

  2.主要措施

  (1)建立新制度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②推行新的均田制: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③推行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④设立三长制,取代了宗主督护制,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2)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孝文帝迁都洛阳

  (3)移风易俗

      ①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②讲汉话: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按照门第高低任命官吏

      ④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⑤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3.作用

(1)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日趋跃,经济逐渐走向繁荣

(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王安石变法

  1.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①阶级矛盾尖锐: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中小农户的赋税负担日益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②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北宋初年加强专制集权的负面影响:

        A.军队的战斗力削弱,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了“积弱”局面;B.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军队数量激增,军费开支高涨,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问题,导致严重的财政困难,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

  (2)1043年,“庆历新政”失败

2.主要措施

  (1)富国之法

      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③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④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统一收取赋税。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人

   ⑥均输法:要求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

    ①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保丁农闲时练兵,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还实行连坐法

    ②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养马者可减免部分赋税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加强对士兵的训练

    ④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土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②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为官

    ③唯才用人

  3.结局: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等反对派上台,废除了新法

  4.历史作用

  (1)积贫局面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但有些变法措施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积弱局面的改善:节省了军费,改进了武器质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善

二、近代重大改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