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哲思想法

从菜鸟到熟手的独立自主成长之路(教培行业)

2021-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刀池云

进入线下课外辅导行业截至今天共计516天,回望这五百多个日日夜夜,感慨万千。

从筛选例子,到邀约上门,到独立谈单,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曾一度被指责、质疑和否定,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缘何进入到线下课外辅导行业?

这得从三年前说起,当时处于待业状态,经济压力大,看着某线上课外辅导机构的课程顾问薪资待遇不错,就过去上班了。

通过半个月的岗前培训及考核,我顺利的进入到工作岗位,第二个月我的薪资就上10k,第三个月就被提拔为主管,互联网成长型企业确实不缺发展机会,只要愿意努力与思考。

然而,好景不长,我的部门领导被线下机构挖走,换的新领导缺乏管理经验,外加脾气暴躁,弄得人心惶惶,半年后我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后也离职了。

由于对课外辅导行业比较熟悉,在当时还没有线上竞品机构出现在本城市的情况下,我选择了某线下课外辅导机构,这一干就是516天。

线下课外辅导相对于线上有哪些需要我重新去调整与适应的呢?

首先,沟通方式以面谈为主,对临场反应提出了新要求。电话和微信沟通我们可以提前准备,或者上网搜索,面谈考察的是应变能力,没有准备的机会,尤其是直访或者拉访。

其次,线下竞品众多,家长选择多,对课程顾问学科分析及需求挖掘能力要求更高。如果不能够快准狠的找到家长痛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家长很快就会选择竞品,这个需要经验累积及反思总结。

最后,线下竞品众多,也就意味着资源匮乏,自己上手锻炼的机会少。好不容易邀约上门的家长,可能主管出于对校区、部门业绩负责,不会让缺乏经验的新手有练手的机会,这样想快速成长是难上加难。

线下课外辅导的新人成长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筛选例子,第二个阶段是邀约上门,第三个阶段是独立谈单。

第一阶段,筛选例子。筛选例子的要点是简单、专注、重复,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比较枯燥乏味,讲究的是量变产生质变,只要足够勤奋就能做好,但也是最容易被替代的。

前面100天,筛选例子是我工作内容的全部。筛选到意向客户,首先是加微粉,其次是整理到意向客户表上,最后是转交给主管帮我邀约上门。

那个时候每天至少100通电话,一天下来身心俱疲,除了吃饭时间外,基本上都在筛选例子,那个时候它是我工作的全部,即使身边的老人及主管在摆龙门阵,我也不能分心。

筛选例子这个工作我当之无愧是我们同一批新人中做得最好的,甚至超过很多老人,后面意向客户越来越多,主管帮我邀约上门的也越来越多,我学习邀约技巧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第二阶段,邀约上门。邀约上门的要点是专业、高效、价值,对专业知识储备及家长需求挖掘两个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在短时间内准确洞悉客户需求并进行专业分析让家长有上门了解的意愿。

中间100天,我的工作内容由筛选例子升级到筛选例子+邀约上门,筛选例子占工作权重的90%,邀约上门占10%,除了难约的客户转交给主管,其它的邀约都自己来。

那个时候,为了快速进行专业知识储备,我每天至少安排1个小时学习,通过向主管及主力课程顾问请教,自己看专业书籍及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逼迫自己快速成长,我是一点都不含糊。

邀约上门的数量决定自己成长的速度,只有把邀约上门的数量做起来,主管时间精力顾不过来的时候才可能有自己上手谈单的机会,否则永远只能做一个筛选例子的课程问。

第三阶段,独立谈单。独立谈单能力是课程顾问的终极杀手锏,不掌握核心技能,无法在行业内有立足之地。校区客户资源有限,一般能够养活两个主力课程顾问就不错了。

后面316天,我的工作内容由筛选例子+邀约上门升级到筛选例子+邀约上门+独立谈单。筛选例子占工作权重的80%,邀约上门占15%,独立谈单占5%,除了超出能力范围内的单子,一般都是自己上手。

主管及主力课程顾问他们的产生业绩的资源渠道有几类,一是直访和拉访,二是呼入及推荐,三是微粉维护和意向资源,四是缺乏独立谈单能力课程顾问的转交例子。

前面两类属于主动资源,这个完全是看天吃饭,难免出现主动资源断档的时候,如果手上微粉及意向又没有上门,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打正在走向独立自主谈单路上的课程顾问上门例子的主意啦!

我刚好又属于被他们盯上的这一类课程顾问,独立谈单路上难免要犯些错误,走些弯路,我自己都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了,因此我一直是抱着成长的心态来对待成败得失。

可他们就不这样看待了,觉得我在浪费校区资源(哪怕是自己邀约上门的例子,他们仍认为我用的是校区的资源,当然我邀约上门的例子归属也应该是校区,那既然是归属校区,就应该由他们分配由谁来谈单,美其名曰对校区、部门业绩负责)。

这样的强盗逻辑我不接受,我不对任何人负责,我是一个职场人,我要对我的成长负责,对我的职业发展负责,对我自己负责。

如果你要对校区、部门业绩负责,就请动起来,加入筛选例子的行列,重视基础工作,和大家一起自主造血,每个人如果都对自己的业绩负责就是对校区、部门的业绩负责。

而不是剥夺他人成长锻炼的机会,想要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吃草。单子谈成了,觉得单子谈得太小了,单子没谈成,正好中下怀,就歇斯底里的指责、质疑和否定,用起职场PUA,妄图打压、击垮、控制对方,让他成为你赚钱的工具。

最后的结果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是一条锦鲤在哪里都不耽误。

通过这500多个日日夜夜的成长与斗争,我感慨万千,最后打个总结。

自己的路自己说了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与反思,不轻信,不盲从,永远保持独立自主的工作作风!


上一篇《好的环境和氛围养人》

下一篇《说话过脑子,杜绝直男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