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真的是一个谎言
早上 收拾完自己后,发现孩子还赖在床上,可是,时钟滴滴嗒嗒的在流逝,离我们计划的6:30起床又晚了几分钟。心里多少带着点怨气和情绪,“怎么又赖床了?什么时候学会自己起床?”快点快点,再不快点又要迟到了。
我转身走了,厨房的早餐,还等着我去大展拳脚。
约莫过了几分钟,还是没有任何声音,我就判断的出来,孩子应该还赖在床上。第二遍进行催促,这一遍,不像第一遍那么温柔了,声音中略带着一点咆哮“怎么还不起床?是不是要妈妈发火”
孩子终于在我的怒吼中磨磨蹭蹭的穿好了衣服.......
以上的这个片段,是在放暑假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么经历着。
面对孩子的拖拉磨蹭,我束手无措。细想了一下,一天中“快点”,这两个字频繁的出现在我的口中,快点穿衣服,快点刷牙,快点上厕所,快点吃早餐,再不快点真的要迟到了。放学后,快点做作业,快点洗澡,快点吃饭,快点睡觉...好像一天中,中了“快点”的魔咒,你越想快,越乱了阵脚,越没有效果,不断的恶性循环。
在孩子眼里,他习惯了,你说这些词汇,不以为然。他的速度,取决于看妈妈发疯抓狂的程度,他根本不需要闹钟。因为,妈妈的情绪就是闹钟。
孩子磨蹭,拖拉,丢三落四,不专注,没有时间观念。
这个时候,妈妈的引导至关重要。
毕竟孩子,对时间的体验和感知不强。
如果只是一昧的情绪,催促,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快点”是大人的需求,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社会,我们对速度,高效,等词非常的熟悉。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并不理解。然后我们还一味的用自己的时间来要求孩子。我们对孩子的催促快点,也是对孩子不信任。在时间管理上 不应该使用权威,而应该与孩子寻求合作。
当孩子不熊的时候,你会感觉他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天使。
当孩子熊的时候,或者做事情拖拉的时候,做父母的往往容易情绪爆发,甚至是大吼大叫,长期有这种行为,也会对孩子形成潜意识。我们的不信任,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
比如,买个番茄钟,让他自己去感受一下时间
与孩子共同制定,时间计划表。慢慢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父母也不要太过焦虑和着急,多鼓励和肯定赞美孩子。“快点“是个谎言,千万不要中了,“快点”的魔咒。
今天尝试一下,不要说这两个词汇,换种方式,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