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

我和中医

2020-11-01  本文已影响0人  星星点灯_9b7e

      十五岁那年,我面临初中毕业,我和一位要好的同学约定:如果能够考上黄冈中学(市级重点高中),就选择读大学学医;如果能够考上师范(那年黄梅县按照县一中的分数线标准招收第一届中师生),就选择做老师。他考上了黄高,后来读大学从医了;而我仅几分之差,选择读师范,后来留在家乡做老师。之所以我们都有做医生的想法,是因为我们都经历了因病丧失了亲人的痛苦,他父亲因患重病去世,我母亲因患肠癌离世。

      在县城读师范的时候,我经常去大舅父家去玩。大舅父是县防疫站的领导,快到退休年龄了,喜欢练习气功养生,在那里我接触到了一些气功和中医方面的书籍。我甚至将大舅父的一些与气功相关的书籍带到学校里拜读。从此我就开始与中医接上了缘分。一次,我到学校图书馆借书,发现了一本《五禽戏自发动功》,便借了出来,把里面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起早摸夜地开始练习。我不仅有所收获,而且吸引了其他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练习。记得那时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掀起气功热,在我印象中比较出名的有严新气功。气功与中医同源,在我认为气功是中医方面的预防医学,更有上医重养生的说法。

      出于兴趣,我不仅借阅中医和气功方面的书籍,自己节约父亲给我的零花钱也购买了一些书,我甚至把亲戚中长辈闲置的书籍占为己有,拿过来也就不还给他们了。这些书籍我到现在还保留着,放在老家蒙尘,总想着什么时候又把它们握在手中重阅。2018年,我和妻子因为生活所迫,带着儿女到珠海投靠亲戚,来时带了两本——一本是《太极拳》,一本是《常见病瑜伽疗法》。之所以把瑜伽书也列为中医方面的,我认为瑜伽类似于中国气功,只是发源地在印度而已。今年初回老家整理书籍,在疫情期间把一些中医书籍交给了我的女儿,我女儿看到了如获至宝,也大为诧异。

      我女儿在卫校是读护理专业的,我不希望她只能做护士,卫校毕业选择了在私立诊所上班,在诊所她接触到中医,她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开始自学中医,买了一些中医经典,看不明白的便与我交流。我们也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加入中医兴趣群交流心得。由于诊所提供实践的机会,一些中医理疗方面的项目我女儿做起来得心应手,甚至某些方面取得了诊所医生做不到的效果。我虽然没有实践经验,因为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中医方面的知识,我对中医理论有我独特的理解,通过女儿的实践验证,让我对中医也充满了信心。在我看来,中医是实验医学,它是中华儿女在对抗疾病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久病成医,只要用心去做,它本身就是人人可为的。

      我有一个愿望:在西医盛行、中医式微的当下,抛弃中西医的壁垒,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中西合璧,人类可以开创一个更好的卫生环境。

      天上本来只有一个月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