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回归童年该有的模样

2021-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浅陌心语

      近些年,校外辅导机构在迅速增长,席卷了全国的各个角落,孩子的学习压力也与日俱增,书包的重量压弯了孩子瘦弱的身体,让孩子的脸上缺少了童年该有的模样,原来只有两点一线的家校学习之路,而今又增加了又一条路——家与辅导班的两点一线。家长们或因工作忙碌,或因无法辅导孩子,或因管不住孩子等等理由,越来越依赖辅导班,形成孩子满脸愁容,家长满面笑容的鲜明对比,进而也加重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或鸡飞狗跳,或大声呵斥,或大打出手,没有往日的母慈子孝,家庭气氛紧张。

      看到如今这样的局面,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小学童年生活。生活虽苦,但过得非常快乐。那时候没有钱买玩具,当然也没有如今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玩具,所玩的玩具大部分都是小伙伴们一起利用大自然的馈赠手工制作,用玉米杆做眼镜框,用废布料缝沙包,用小石子玩跳棋,玩捉迷藏、丢沙包、跳皮筋、弹弹珠,玩“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等等很有意思的游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让我们脑海中留下了对童年美好幸福的回忆。

跳皮筋 丢沙包 弹弹珠 弹珠 木制“飞机” 沙包

      对比如今的孩子,繁重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有些孩子明确表达“不想回家”的想法。记得我带过的一届六年级毕业生某某,在一天周五下午收拾物品要回家时,低着头小声说了一句:“可不可以不回家,在学校带着。”我听后很是震惊,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家不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吗?我悄悄走到他身边问了句:“为什么呀?”他眼含泪水告诉我:“因为辅导班太多,作业太多,写不完还要挨吵,我宁愿待在学校。”他是一个聪明有点可爱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即使这样,家长也不满意,依然在属于孩子的周末时间给他报了几个辅导班,每周周末孩子都往返在家和辅导班之间,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毫无休息的时间。听他说完,我的心情很沉重,很心疼孩子。我私下跟家长做了深入的沟通,家长最后也同意取消一两个辅导班,但不能全部取消,即使这样,我也很欣慰,孩子有时间可以歇一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今年,国家大力整顿辅导机构,其目的就是还孩子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李校长在给我们开会时,每次都在强调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美好的,幸福的。孩子应该成长为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的四有少年。我非常支持这样的决定和做法,这么多年也一直在跟家长传达这样的信息,孩子的主阵地应该在课堂,而不是辅导机构。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一起探讨如何教育管理孩子,而不是直接把孩子的希望寄托在辅导班上,或直接推给辅导班。

      孩子进入辅导班学习,超前学习也好,同步学习也好,无形中就是在给孩子不认真听课找了一个合适的退路。在辅导班学过的知识回到学校课堂中孩子会有一种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会让孩子无心听课,甚至骄傲自大,得不偿失。辅导班的课程对于孩子来说费时又费力,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对于老师而言,就需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认真、精细化备好每一节课,在上课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着手,让学生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时提醒坐姿,要求学生做到“眼不离师,笔不离手”的听课习惯,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研讨并回答问题,学会互帮互助,一起前行。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一项智慧挑战,但久而久之,师生一定都会受益良多。

        对于家长,则要改变自己对待孩子学习生活的态度,扭转不可取的思想,正确看待孩子的现状,不可把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和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于未来的一些想法,这是他们的权利,家长不能因各种理由去剥夺。学习也一样,周末时间和孩子一起写作业,一起阅读,一起进行家庭娱乐活动,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是亲人,也是朋友,无论我们做任何决定都不可以独断专行,要学会尊重孩子,和孩子商量。

      课堂才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只有家长和孩子心中明确,与老师积极合作,才能让孩子的童年生活过得精彩而有意义!孩子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不能一开始就让他们戴着冰冷的脚镣迈着沉重的步伐前行,这样又能走多远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