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埃及象形文字传奇07丨菲莱碑撞上王名圈
第三篇 埃及象形文字传奇
7. 菲莱碑撞上王名圈
班克斯独自站在船头,他的探险船已经离开了登德拉和底比斯,刚刚准备越过尼罗河第一瀑布。突然,他的阿拉伯语翻译乔瓦尼·菲纳蒂(Giovanni Finati)惊恐地指着天空,大声叫嚷起来:“快看,蝗虫雨!”
北方的天空忽然暗淡,铺天盖地的蝗虫群,争先恐后从上而下劈头盖脸地压了下来,班克斯的探险船连同尼罗河两岸,顿时被铺上了厚厚的一层绿色“蝗虫毯”,把他们吓了个半死。
威廉•约翰•班克斯(1786–1855)肖像无论是因为狭窄的瀑布航道还是受到蝗虫雨的影响,探险大船都走不成了。班克斯率领探险队赶紧上岸,跌跌撞撞步行了几英里旱路,才雇用到一个由努比亚人摆渡的小船,继续下到尼罗河前往菲莱岛。
努比亚船工驾船前往菲莱岛,作者摄于公元2011年这艘小船可不像我们前些年乘坐的那种旅游机动船,虽然我们的船也是努比亚帅哥驾驶。班克斯当年雇用的小船,其实只是一个由几块木板捆绑在一起的木筏,其上树立着一面破烂的蓝色棉布帆。几张棕榈叶像凉亭一样弯盖在上面,班克斯先生可以在棕榈叶的遮盖下睡觉,其他的人只能站在木板上。“船员只有两个男人和一个男孩,他全身赤裸,除了腰部有一点遮盖物外。”译员菲纳蒂后来如此描述说。他们就这样晃晃悠悠地接近了菲莱岛。
菲莱岛屿菲莱神庙,公元1856年照片菲莱岛距离阿斯旺的距离约为 100 公里。在修建阿斯旺大坝被水淹没前,它是一个很小的岛屿:长不过380米,宽不过120米,侧面很陡峭,顶上建有一堵高墙环绕着小岛。菲莱岛据说是冥神奥西里斯的墓地,小小的岛屿曾经建有诸多神庙,最古老的是一座伊希斯神庙。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菲莱幸存建筑物始建于托勒密时代。各个时代的纪念碑,从埃及法老到罗马凯撒,几乎占据了整个岛屿。班克斯到达的时候,菲莱岛几乎被古老的遗迹完全覆盖。
菲莱岛与菲莱神庙,作者摄于公元2011年刚一登岛,一位当地努比亚老人向班克斯走来,手里拿着棕榈树枝。树枝上所有的叶子都被磨成细丝状,每片叶子上都戳着一个活生生的蝗虫。然后他亲自为班克斯烹制,先拔掉蝗虫的翅膀,后用黄油把虫身煎成红色,吃起来嘎嘣脆,与大虾的味道完全不一样。
吃完蝗虫餐的班克斯,一边仔细搜索和观摩古老的文物,一边拿出画夹,以速写画法临摹神庙墙壁上奥西里斯的故事壁画和象形文字图案。因为那时的他还读不懂象形文字,所以没有注意到,公元394年8月24日由祭师刻写在菲莱神庙墙上古埃及象形文字最后的遗迹。
菲莱神庙墙壁上的象形文字,作者摄于公元2011年班克斯在一个非常小的废弃寺庙里暂住了几天。每天晚上,他都通过蜡烛光观看在那之前未观察到的象形文字铭文。在这短暂停留期间,他第一次发现了两座躺倒的方尖碑:一座已经裂成了碎片,而另一座相对完整,其上刻满了象形文字。第二天清晨经过仔细搜索,班克斯撞中了“大奖”:他在废墟里找到了这座方尖碑的基座,基座上居然写着20多行古希腊文!
看来,这是又一座“罗塞塔石碑”——同一文本对照的双语文献。象形文字后来的破译历程证明,无论是班克斯本人,还是托马斯·杨和商博良,象形文字之所以成功揭秘,都得益于这座“里程碑”!
以英国金斯顿 · 莱西庄园为背景的菲莱方尖碑因为菲莱方尖碑体积过大,班克斯只好请来擅长“野蛮装卸”的冒险家贝尔佐尼出马负责运输。这座方尖碑于1821年12月抵达伦敦,成了第一个被带到英国的埃及方尖碑。贝尔佐尼似乎想将发现这座碑的功劳据为己有,但在英国驻埃及领事索尔特的干预下,方尖碑和它的基座还是一起被运到班克斯的老家金士顿·莱西庄园,并且树立在庄园的花园内。
班克斯和索尔特都曾愤怒谴责法国人勒洛兰盗运黄道十二星座图的行为是“掠夺”埃及文物,可就是没有反思一下,他们的做法难道不是与法国人同为“一丘之貉”。
班克斯本人再次“乘胜追击”。他登上小船横渡尼罗河,来到菲莱岛对面一个更大的岛屿,找到了这座方尖碑(乃至埃及其他的方尖碑)的来源地。我们也曾参观过这个制作方尖碑的采石场,古埃及人就是在那里采用最简陋的石头工具,一点一点地敲击制作出巨大的石碑并刻上象形文字。古采石场至今还留有一座没有运出的巨型方尖碑,估计是因为石碑开裂而主动放弃。
菲莱神庙附近的采石场与方尖碑,作者摄于公元2011年暂且按下方尖碑不表。告别菲莱的班克斯,乘船沿尼罗河掉头返程,直奔阿拜多斯镇(Abydos)。阿拜多斯今天的名称叫阿拉巴特·马德富纳(el-Arabatel-Madfuna),是埃及王室墓地之一,也是俄赛里斯神(Osiris,王室丧葬之神)的圣地。
塞提一世神庙,建于B.C. 1300人们普遍认为,这里的墓葬属于埃及最初两个王朝的君主。所有建筑遗迹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塞提一世(Seti I)神庙,但这座神庙实际上可能是塞提的衣冠冢。塞提一世是新王国时期第十九王朝第二位法老,也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大帝的父亲。在流行大片《十诫》里,塞提一世被描写为驱逐摩西《出埃及记》的法老。
戴假发的塞提一世壁画“塞提”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塞特的”,表明他被奉为塞特神(Sutekh或Seth)。请注意,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赛特”就是古埃及神话中创造象形文字的大神。这位国王在他第九年执政时期,亲自在菲莱附近建立了我们曾经看到的采石场,制造方尖碑并写下象形文字。
国王名单走廊,Abydos 的 Seti I 神庙塞提一世神庙也被称作阿拜多斯大神庙。班克斯再一次撞上大运:他在神庙的某处墙壁上看到了一张雕刻的大型壁画,更确切地讲,是用象形文字记录的一张大型国王名单,现在被称为“阿拜多斯王表”(Table of Abydos)。该表包含三行,每行有 38 个椭圆形框。在象形文字被破译之后,人们才知道,这张表单是塞提一世所承认的主要王朝的法老名单,显示了从第一王朝纳尔迈(或美尼斯)开始到塞提时代诸多王朝76 位法老的名字。
古埃及国王名单临摹局部图国王名单的开始,展示了塞提一世和他的儿子拉美西斯二世代表他们的 76 位祖先,向冥王奥西里斯神献祭的情景,塞提一世头戴王冠,拉美西斯则被描绘为手持香炉。这张国王名单的意义被认为超过了纳尔迈调色板(后详),已成为埃及学领域的权威信息来源,有助于创建古埃及文明的准确年代表。
然而,班克斯最感兴趣的,是阿拜多斯王表上的椭圆形框,以及框内象形文字表达的内容。这个椭圆形框被现代人命名为“王名圈”(Cartouche),圈内的象形符号代表了古埃及某个国王或王后的名字。“王名圈”曾经多次出现在罗塞塔石碑上,被拿破仑的士兵戏称为“炮弹”。毫不夸张地讲,“炮弹”的发现,正是破译象形文字迈出的第一步。
古埃及国王名单(局部)上的王名圈班克斯复制了这个阿拜多斯王表,并把它交给了托马斯·杨出版。当他从埃及返回英国后,也特地请来画家制作了几幅菲莱方尖碑及其象形文字铭文的石刻版画,并将这些版画分发给对破译象形文字感兴趣的同时代人共同研究。
有人认为,班克斯先生此举,正式拉开了象形文字破译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