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也在默默的进行消费降级吗
近段时间,榨菜、二锅头等商品销量的上涨、交通工具变成了共享单车、拼多多的上市崛起,仿佛突然之间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迎来了一次降级,小编查阅的公开数据显示,去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这已经是消费连续4个月增速在10%以下。难道中国真的迈进了消费降级的市场发展趋势吗?
知识付费作为优质内容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期也受到了显著的影响,根据百度搜索指数以及媒体指数,可看出在2019年初的时候,知识付费迎来了一次数据的峰值,而随之到如今,已逐渐降低到了2018年末的水平,几乎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期一致的增长放缓,甚至下降。知识付费中持续产出内容的成本也在提升,先发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同时相关的平台也迎来了洗礼,以流量大V为主的内容生产者已无法满足用户的正常需求,更多的贴近生活的知识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也就是所谓的“消费者下沉效应”。
难道知识付费也在默默的进行消费降级吗?
消费降级其实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官方的定义,现在很多人也仅仅只是将消费降级定义为消费升级的对立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消费降级更多的是一种自嘲情绪。消费实际上并没有降级,人们并没有对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物进行廉价化,而且对低价商品消费的行为一直都是存在,只不过我们更多是选择性忽视。
从“双11”到拼多多,都是在撬动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意愿。它们的“成功”,在于正好踩到了中国消费的短板上,即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的情况。而相对来说,知识付费更像是消费升级。它没有降低内容品质,没有拉低门槛,也没有没有像拼多多那样的价格优势,更多的只是突破传统知识传播的局限,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的便捷,同时因为市场规模的原因,劣质的知识付费内容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生存空间,驱使着知识付费的质量变得越来越优质。
消费升级主要可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选择杂牌到选择安全放心知名品牌的消费升级。这是一个消费者选择商品的过程变化,在知识付费的初级阶段时,以得到为代表的内容产出平台率先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群体,收获了知识付费的第一批流量池,而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类似的平台诞生。时间证明了这并不是百花齐放,而是昙花一现。
截止2018年初,知识付费的产业发展逐渐趋向稳定,几乎已形成了以得到、网易云课堂、知乎为主的知识付费平台类型产品,和以德志掌上学校、小鹅通为主的知识付费工具型产品。而知识付费用户的消费逐渐趋于理性化消费,用户更愿意为实用且高质量的内容付费,基本实现了消费模式的升级体验。
消费方式的升级,多样化电商的发展,带动了网络消费群体的扩大,满足了中小城市和乡村新的消费群体的购买需求。根据新知榜的全网知识付费内容排行榜单来看,2017年6月热门知识付费节目中,财经、商业、成长占据一半以上,而如果除去全网top10、top100的头部内容来看,超过80%的知识付费内容都与成长、财经两大方面有关。
种种迹象表明,知识付费并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