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那个守株待兔的人,已经挂了

2017-05-29  本文已影响63人  明白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8年,美国有个年轻人叫布莱恩(Brian),得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

摆在布莱恩面前的选项有两个——或者是过5、6年平静的生活,然后死亡,或者是进行一场风险极高的手术 —— 成功了,就从此是个健康的人;失败了,一年之内就会死亡。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而且当时布莱恩的妻子怀孕6个月。如果布莱恩选择不做手术,他还可以和自己的孩子相处5年时间;如果手术,很可能孩子刚出生,他就死了。

布莱恩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他反复追问医生,手术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并发症?每种并发症的危险到底有多大,是5%还是50%?他发现医生其实也不是很清楚,他自己不得不深入研究。

这一深入,布莱恩就得到一个收获。官方公布的手术成功率,是所有医院,对所有患者做手术的总的统计结果。那么相对而言,布莱恩有两个优势。

第一,大多数手术的病人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布莱恩只有28岁。
第二,手术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进行,有些医院每年做300例,很擅长这个手术,有些医院每年做30例,并不擅长做这个手术。
如果布莱恩去全美国最擅长手术的医院做这个手术,显然能提高成功率。

最后布莱恩决定做手术。在好不容易找到匹配的骨髓后,他进行了手术,并且非常成功。布莱恩一直到今天还活着,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

很多人听到这个故事,都很佩服布莱恩,佩服他的勇气和决断力,佩服他面对死亡的良好心态。

也许大家没注意到,布莱恩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的主动性

面对成功率不高的手术,他主动向医生提出疑问,在得到不确定的回复后,又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最后根据研究做出了决定。

于是,一个看似毫无希望的事情,变的豁然开朗。

有了主动性,一切才会有希望!

领导分配给小明一个任务,他做着做着发现任务并没有明确的完成标准,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呢?有没有截止期限呢?

小明认认真真、加班加点做了3天,完成了一半。然后,领导突然说「今天下班前给我结果」。
小明慌了,「时间有点紧,今天可能做不完。。。」
领导看了看他的进度,「你这做的不对啊,我要求的是******。。」
小明委屈的说道「你没这么说啊」
领导有点发火,「你不会问啊」

本来主动问一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给领导留下一个没有责任心,不知道变通的印象,你说怪谁?

也许领导脾气不好,事前询问会被骂,那也比事后任务搞砸被骂强吧,起码你把任务完成了。有了成绩,其他的都是小事。

工作中如此,学习也一样。

有的人,毕业后,就不主动学习了。窝在自己舒适区的一亩三分地里,遇到问题了,百度一下,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就很开心,若是没有,就硬着头皮摸索一下,一旦问题解决,马上缩回舒适区。这种人不会进步,不会成长。

他们很少主动看什么东西,因为开眼界短期没有什么用;他们很少尝试过什么东西,因为尝试就有可能出错;他们没有主动学过什么东西,除非要考试。

拒绝主动学习,就是画地为牢,最终自己将会被慢慢淘汰。

学习也好,做事也罢,创业仍然如此,没有机会就主动制造机会:
阿里巴巴就是典型的例子,没有支付系统就创造一个,没有信用体系就重新建立一个,没有物流渠道就出面谈一个,如果8848创始人要是有这种思维,并付诸行动,今天的首富恐怕就不是马云了!

有主动性的人和没有主动性的人的差别就在于做事成功的概率不一样。

没有主动性的人基本就是靠天吃饭,哪天运气好也许能成。而有主动性的人,不管是主动联系也好、积极促成也罢,总之会思考、越主动的人越多做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就增加一点。

就像是守株待兔的故事一样,不主动的人在等待百年一遇的傻兔子,主动的人早就已经打完猎回家烧兔子吃去了。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活着的根本办法,就是看他是否有意愿、有能力做出主动的选择。

我没有办法,理直气壮的说,你不主动,这是一个过错;可有一点非常确定,你不主动,你一定会错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