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CPU切换

2021-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AD刘涛

cpu 切换

Linux 系统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它支持远大于CPU数量的任务同时运行。当然,这些任务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同时运行,而是因为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CPU轮流分配给他们,造成多任务同时运行的错觉。而在每个任务运行前,cpu都需要知道任务从哪里加载,又从哪里开始运行,也就是说,需要系统事先帮他设置好cpu寄存器和程序设计器。

CPU 寄存器: 是 CPU 内置的容量小、但速度极快的内存。

程序计数器: 则是用来存储 CPU 正在执行的指令位置、或者即将执行的下一条指令位置。

它们都是 CPU 在运行任何任务前,必须的依赖环境,因此也被叫做 CPU 上下文。

CPU 上下文切换,就是先把前一个任务的 CPU 上下文(也就是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保存起来,然后加载新任务的上下文到这些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最后再跳转到程序计数器所指的新位置,运行新任务。而这些保存下来的上下文,会存储在系统内核中,并在任务重新调度执行时再次加载进来。这样就能保证任务原来的状态不受影响,让任务看起来还是连续运行。

截屏2021-05-11 23.35.36.png

当时间片A切换到时间片B(也就是CPU 上下文切换)时,系统会把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保存下来,存储在系统内核中,并在任务重新调度执行时再次加载进来。

什么是任务

根据任务的不同,CPU 的上下文切换就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场景,也就是

进程上下文

Linux 按照特权等级,把进程的运行空间分为内核空间用户空间

换个角度看,也就是说,进程既可以在用户空间运行,又可以在内核空间中运行。进程在用户空间运行时,被称为进程的用户态,而陷入内核空间的时候,被称为进程的内核态。

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转变,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比如,当我们查看文件内容时,就需要多次系统调用来完成:首先调用 open() 打开文件,然后调用 read() 读取文件内容,并调用 write() 将内容写到标准输出,最后再调用 close() 关闭文件。

在系统调用过程中,也会发生CPU上下文切换。

CPU 寄存器里原来用户态的指令位置,需要先保存起来。接着,为了执行内核态代码,CPU 寄存器需要更新为内核态指令的新位置。最后才是跳转到内核态运行内核任务。而系统调用结束后,CPU 寄存器需要恢复原来保存的用户态,然后再切换到用户空间,继续运行进程。所以,一次系统调用的过程,其实是发生了两次 CPU 上下文切换。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调用过程中,并不会涉及到虚拟内存等进程用户态的资源,也不会切换进程。这跟我们通常所说的进程上下文切换是不一样的。

进程上下文切换,是指从一个进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运行;而系统调用过程中一直是同一个进程在运行。

进程上下文切换 VS 系统调用

进程是由内核来管理和调度的,进程的切换只能发生在内核态。所以,进程的上下文包括

区别

进程的上下文切换就比系统调用时多了一步:在保存当前进程的内核状态和 CPU 寄存器之前,需要先把该进程的虚拟内存、栈等保存下来;而加载了下一进程的内核态后,还需要刷新进程的虚拟内存和用户栈。

什么时候会切换进程上下文 ?

线程上下文

线程与进程最大的区别在于,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而进程则是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说白了,所谓内核中的任务调度,实际上的调度对象是线程;而进程只是给线程提供了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资源。

这么一来,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其实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到这里你应该也发现了,虽然同为上下文切换,但同进程内的线程切换,要比多进程间的切换消耗更少的资源,而这,也正是多线程代替多进程的一个优势。

参考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