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基金的谬误谈起
今天有朋友聊起如何选基金
他说:“我就买主动型基金,现在就看好的基金经理,3年内的综合收益,和最大回撤 取前10名,最大回撤把握住就好。”
我估计这也是大多人选择基金也是这样一个逻辑。
在我看来这样选基是默认了一个前提:主动型基金前三年收益率和回撤程度可持续。
实际上由于3个限制条件,导致好的主动型基金业绩持续难以持续大幅跑赢大盘
基金规模限制:前三年好,会使得基金认可度高,买入的人多,于是规模大幅扩大,众所周知,较大规模基金是难操盘的,每只股票都有自己的承载上限,所以规模大的基金,收益率容易流于平庸。
行业轮动和过度透支涨幅限制:基金经理收益大幅跑赢大盘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选对了赛道,也就是所谓的热点行业,但是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谁能保证每次都追上呢?另外由于自己的认知局限和和行业涨幅的透支往往会起到反作用,过去3年好,接下来反而差,这也是很多人选基的坑所在。
操盘手的限制:但凡做的好的基金经理,都会有各种人挖,5年前牛逼的基金经理有几个还在原来的基金不动的?
所以要找到持续跑赢大盘的主动型基金是有困难的。
如果自己本身有一定操盘能力,对市场本身有一定得判断能力,且不要求做到优秀,只要能够稳定做到60到80分,这样的话指数基金反而是一种不错且稳定的选择,选基逻辑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买卖:
指数价格处于低位。(可以跟过去几年的点位比较,辅以一定增长比例,参考GDP)
指数背后公司价值。(这是对价格的修正,比如说沪深300与上证红利指数比较,前者的是最好的300家公司,后者都是一些大型银行之类的,估值上沪深300肯定会高一些,给到价格的正向修正也会好一点)。
市场热度和技术指标(这个只是用来辅助判断的,非决定性因素)
具体选基指标可参考每周更新的推文,以下是指标举例供参考:
拿表中一个指标GDP证券化系数来说,跟几个指数涨跌几乎强相关,非常适合作为选基金的其中一个锚。能有多个锚定指标来辅助判断也让整体选择有个更大的确定性。
根据各个指标设定投资星级,然后根据投资星级来进行买卖策略:
★★★★★:稀有低估买点,加大买入力度甚至加杠杆
★★★★:低估买点,分批买入
★★★:正常估值,安心持有
★★:高估卖点,分批卖出
★:稀有高估卖点,加大卖出力度甚至空仓;
请持续关注我,每周更新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