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是因为“懒婚”?
近日,民政部发布《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结婚率连续4年下滑 2017年结婚登记数创近年新低,结婚率逐年降低、结婚年龄越来越晚。
在《公报》中,记者注意到了这段表述:“2017年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占36.9%。”虽然说在2017和2016年的《公报》中,均出现了“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的表述,但在2012年之前,中国新婚夫妇的主力军,其实是20~24岁区间段内的人群。2013年这一年,25~29岁年龄区间的人群实现了对20~24岁年龄段人群的“反超”,贡献了最多的新婚夫妇。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初婚年龄甚至已上升到了30岁以上的高位。例如,江苏省民政厅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34.2岁,其中女性34.3岁,男性34.1岁。江苏13个市的平均初婚年龄都达到30岁以上,即使是结婚最早的苏州人,平均初婚年龄也达到30.2岁。
为什么中国年轻结婚的时间越来越晚呢?
婚姻这可是父母关心之大事,七大姑,八大姨常年唠叨的重要事项(已经和工资并列第一),那是什么让我们这一代对于结婚并没有那么着急?
中国男女比例失调
中国上下五千年,但这五千年中的四千九百多年,还是重男轻女,这是在新中国成立,甚至是改革开放初期依旧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思想,中国目前男性比女性多3500多万,致使一部分男生无法结婚或者晚结婚。
房子、车子、票子,钱总是那么重要!
网上经常流传一句话,女追男隔层纱,女追男隔房、隔车、隔她妈,虽然有调侃的意思,但房和车还是放在了丈母娘之前,现阶段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婚对家庭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目前中古房屋价格来看(二线城市)平均价格都在2万以上,结婚的房屋面积在90平以上,就是180万,首付三成60万(算包括装修)如果没有其它帮助,折对于任何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资金,还不算那120万的贷款,每个月大几千的就像房东收租那样刻不容缓,还有如果有孩子(写完这个数字我感觉我这辈子都结不了婚了)。
女权主义觉醒
随着改革开放和更多女性从幕后走到台前,女性思维得到大大的解放,她们开始越发重视自我感受,对于爱情也不再仅限于结婚,比较代表的思想就是:不介意孤单,已经做好一个人终老的准备,认为生来没有义务一定要成为谁的妻子或者母亲,人生中结婚和生子不是必要选项;不为了结婚而结婚。
自我为中心的新时代
2012年到2017年结婚的主要人群出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人群,可能大部分还是独生子女,哪怕不是独生子女,相信大部分也是家里的宝贝,家庭的关注焦点。在结婚这种很多时候需要付出和理解对方,需要花心思去经营,双方的付出也是没有公平而言在这种特殊的关系中总是感到极不适应,很多时候是对于我喜欢的和喜欢我的,一直觉得我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网络对于婚姻的完美描画
身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每天都在接受信息的冲击和洗礼,但对于信息的分别能力我们还是那么弱,电视剧总是演绎着你心中幻想着的爱情和婚姻,但很多的人结果不再区分影视与现实,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时总会下意识的于自己心中喜欢的某个影视人物进行对比,大多结果就是不合适。
影视节目对于婚姻问题扩大
很多电视剧或者电影,为了追求电视或者电影效果,都会夸大事情现象,制造话题,引起热议,虽然电影一直的创作思路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但是对于后半句稍有人会注意和分别,而且影视居中婚姻的结局大多是不完美或者悲惨收尾,是的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对于婚姻存在怀疑湖不信任。
婚姻观的改变
每一代人的恋爱总是不尽相同,我们这一代更加明显,对于婚姻不再仅限于一纸证书,因为爱的没有它还是相爱,不爱的有了它也不能带来幸福,对于以前的爱情等于一纸证书的思想完全颠覆,只有有了它婚姻才是婚姻,爱情才是爱情,还有人认为两个人在一起时生活,那一个人生活也是生活,就让我和内心的另一个谈恋爱吧。
其实结婚的早晚我觉得从来不是问题,但你因为什么不想结婚或者不愿结婚很重要,希望对于爱情,我们从来不将就,因为一辈子太短,何必将就。但也希望自视甚高,因为最后痛苦的还是自己,大好年华,那擦肩而过的人。
觉得写得还可以,就点个赞吧!我不管我是宝宝就要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