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方法能够帮你更好地管理情绪?
撰写 / © 温晶
11月4日,湖南湘潭123路公交车上,一名老人因坐过站要求司机停车。遭到拒绝后,老人与司机发生争吵,之后老人突然上前抢夺方向盘,司机随即一掌将老人打开并把车稳稳停住。公交公司已报警处理。
就在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发生后的一个星期,类似的公交车纠纷又出现了。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位司机反应迅速、行动果断,并没有造成任何伤亡。这不禁又让人回忆起永远沉睡在重庆冰冷江水中的15位乘客和司机。
这场车祸的教训是惨痛的,十五条人命消逝了,其中有青年人、老年人,甚至还有不到三岁的孩子。他们的生命在冰冷的江水中结束了,让人们为之痛心,也带来许多思考。
而在我们梳理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关键点其实在于女乘客与司机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是女乘客坚持下车、从言语上升到肢体冲突的行为。归因起来,是在于她没有做到理性思考,被情绪支配了。
在对这位女乘客的周边人士采访时,都提到了她“脾气比较暴躁”、“比较冲动和偏激”等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情绪化行为早已成为习惯,也说明了这位女乘客缺乏情绪管理能力。
其实不只是这位女乘客,不少网友在事件讨论中也逐渐丧失了情绪管理的能力。在公交车黑匣子视频还未公布之前,许多网友便一口咬定是旁边小轿车女司机的驾驶问题导致事故的发生,并对女司机进行大量的言语攻击。愤怒、震惊、正义感让网友们冲动地下结论,对他人的心灵造成了极大伤害。
情绪,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基本的情感认知。如果这种感性的表现没有理性的约束,就会让我们失去理智。能否做好情绪管理,是衡量个人素质和管控能力的重要标准。情绪管理能力差的人,会对生活中的小事易怒、易烦恼,喜欢用暴力方式去应对琐碎的问题。在工作中也可能会缺乏耐心、细心,对处理任务、为人处世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要具备情绪管理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迅速做到的,它需要长期的熏陶和培养。在童年这个情感能力与心理塑造的最关键时期,养成情绪管理的习惯是极其重要的。这会帮助他们在现阶段就培养理性的思维,并且在未来的素质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为什么会情绪失控?
➤ 忽略情绪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把“有情绪”作为一个贬义词来使用,负面的情感被一定程度上看作是“幼稚”的。
当我们有了悲伤、委屈、气愤等情绪时,会认为是自身的问题,从而选择压制。而当这些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就可能会成为爆发的导火索。
➤ 没有得到正确排解
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时,就无法正确选择排解方法,大多时候选择自我消化,比如去看一场电影、吃一顿美食、听几首音乐。但是这样遗留下来的情绪,会积压出更多的心理问题。
而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积压会造成两种现象:情绪爆发和心理疾病。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但父母却对孩子的倾诉忽略不理,委屈就可能会升级成更复杂的情绪。而在回到家里的时候,父母在不经意间对其他事情的教育就会冲击原有的情绪,造成一次性的爆发。
实际上,情绪爆发会好过第二种表现。如果孩子一直得不到正确的心理疏导,并且没有相对成熟的控制和思考能力,会容易封闭自己,陷入情绪的泥沼,极易引发心理疾病。
➤ 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
情绪失控往往是冲动地对待遇到的问题、缺乏理性思考造成的。就像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中的女乘客,她没有思考更温和、更有效的处理方式,而是选择使用武力。而这种缺乏理性的表现,在儿童行为中会更容易发生。
孩子因为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可能会选择一些激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摔玩具、大声哭闹等。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获得父母的注意,或者希望用极端的表达逼迫父母同意自己的一些要求。
多用理性思考,是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
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情绪
✓ 学会控制情绪
究竟如何教会孩子理性思考,是令父母头疼的一件事。实际上,理性思考,只是在防止冲动行事,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就是在对任何事情下决定之前,多走一套程序。
也就是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现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如果我用情绪化的做法,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吗?
如果我不这么做,可以怎么说明我的要求呢?
我们以玩具为例,当孩子在商场里看到一辆好看的玩具车,请求爸爸妈妈购买却没有得到同意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一下这三个问题:
我现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爸爸妈妈不同意给我买玩具车,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它,我想要得到它。
如果我用情绪化的做法,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吗?
——如果我大声哭闹的话,爸爸妈妈会很生气,可能会批评我,我不一定能得到这辆玩具车。
如果我不这么做,可以怎么说明我的要求呢?
——可以和爸爸妈妈商量解决办法,比如预支自己下个月的零花钱,或者做家务赚到零花钱来买。现在在商场里可能不方便讨论,但是回到家里认真和爸爸妈妈说明要求,相信他们是会考虑的。
其实这样的思考过程也是让情绪冷静下来的过程,从而避免冲动行事。
✓ 学会排解情绪
对于儿童来说,怎么把自己的情绪讲出来,可能也是一个比较艰难的问题,更不用说自己寻找排解方法了,而父母应该起到的,就是及时发现和疏导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多和孩子谈心,发现潜在的问题。这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只要在睡前,或者饭桌上询问一些“今天在学校开心吗?”、“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等等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让孩子打开话匣子,倾吐自己的心情。
其次,就是教会他们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把一件小事牢牢记在心上,不断地回想,会让心情逐渐低落、情绪加重。当我们察觉到这些情况时,可以通过一些亲子户外活动让孩子转换心情。比如一起骑单车、跑步、爬山等等,最好是运动这种流汗的方式,这会更让人放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分析情绪,这可以在亲子活动过程中或者结束后去进行。因为在放松的心境中,对于事件会有不同角度的看法,也不会因为情绪郁结在一个关键点上而“越想越气”。同时,和父母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温暖的氛围,也可以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愿意开口说话。
✓ 学会正视情绪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对孩子的情绪予以否定。任何情感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对于孩子负面的情感,我们不应该用“不懂事”三个字一带而过,而是需要正视和重视。这样孩子才能不惧怕和回避情绪,避免内疚感和羞耻感。
你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你的心情而责备你,任何人都会有心情好或坏的时候。你可以和爸爸妈妈说出你的感受,和你想怎么去做。
如今的社会中,压力与焦虑都是常见的心理问题。面对种种不良情绪,情绪管理其实是父母与孩子需要共同学习的技能。对于父母来说,调整良好的情绪可以帮助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获得更好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现更多美好。对于孩子来说,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与排解能力会有助于心理成长,能够身心全面地发展。
无论是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还是对公共问题的根源解决,情绪都是无法忽略的。正视自己的不开心,学会消灭它,我们才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快问快答
@ Amy
关键词情绪处理
问:儿子今年高三,学习上比较焦虑,晚上睡眠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业上对自己要求高,他感觉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看不到希望,和同学相处容易发生冲突。
答:关于释放压力、管理情绪,教家长几个方法。如果孩子对自己要求高,父母应该检讨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高了?如果是,放下要求,告诉他:“以前要求高是因为你还小,你需要我们塑造和引导,现在已经是水到渠成的时候了,放松吧,我们特别相信你的能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技巧,不是说教。不是叫孩子放松、叫孩子不用紧张,但自己却每天表现得很焦虑,而是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建议不多提和高考相关的未来的事,让孩子轻松上阵就行。
面对有升学压力的孩子,需要学习应对焦虑。焦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未来”,二是“结果很重要”,三是“认为过程不好把控”,家长让孩子理解这三个要点,让孩子相信这个过程他可以把控。
我听起来这个孩子的自我不够强大,这又是一个大课题,紧急应对策略呢,是家长给孩子洗脑,每天说“你可以的,我们相信你,无论如何,你都是我们心中的宝,无论你表现得如何,我们都会无条件地爱你”。
© 声明 / 本文由有来学公众号(ID:youlaixue)原创出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