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的沉思
火的民族,鹰之骄子,在新时代下,路越走越远!
我是彝族人,有时很骄傲,有时也很害怕,对祖先留下的灿烂文化,身为彝人骄傲,对于文化传承,我心头害怕极了,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必经之路,是一个不枯竭的动力,身在新时代,很多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这对于一个从小接触汉字的我而言,是有压力的,民族文化,需要一代人一代的传承下去,每代人都有每带人的历史使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批判的基础上传承优秀文化,让先祖的圣途永远留在心中,留在人世间。
面对着彝文,我不禁陷入沉思,对于一个拥有文字和语言的民族,我该如何更好的了解和传承文化?问了很多在彝文方面有建树的同胞,我决定自己自学,于是在达州的时候,托人在西昌买来彝文字典,在拿到书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重生,又一次点燃了梦想,于是乎,我就拼命忙碌,坐在寝室时,认真用我那不熟悉母语的笔,书写着扭扭歪歪的文字,第一次通过自己努力,获取了彝文,之后我因忙于其他事物,忘掉时间,忘掉书写。就这样,进行了一年的母语复兴之路,又停止了,但我不甘心,人的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拼命过还是到那个尽头,不拼命过也如此,于是选择继续传承母语,来到西昌,最大的方便在于,有更多的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走自己的路,多书写母语,现在可以简单读懂,了解了一些彝文,最让我有价值的是《玛牧》,这是一本彝族教育书籍,里面句式简短,容易看得懂,但不一定能了解透彻,通过努力,我可以认识很多字了,但远远还不够,我的目标是用母语写作,用母语在公共场合讲出来,让子孙后代,继续传承母语。
一个优秀的民族,没有创新意识,那么她将会被历史所淘汰,所遗忘,无论她曾经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任何灿烂文化,都只能是历史,作为彝族人,尤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更应该主动传承母语,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对待母语,我做出了大胆的想法,那就是一生只做两件事:教书育人和传承母语!
2020年9月30日 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