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哲思读书笔记

哲学究竟是什么?(二)| 读《哲学通论》

2017-05-11  本文已影响172人  Li老师

哲学不是宗教,为什么它能给予人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为什么它能赋予人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为什么它能启迪人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为什么它能劝导人为善?难道哲学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哲学中最引人入胜而又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也是古往今来的哲学最感兴趣而又最为头痛的问题。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追问和回答“哲学究竟是什么”的过程,实则就是“形成哲学观”的过程。每个真正的哲学家,都把“哲学观”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首要问题,并尝试去建构自己的哲学理论。其实,“哲学究竟是什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问题领域”,甚至可以说是“全部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决定如何理解和解释其他所有哲学问题的根本问题。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哲学观”。从总体上看,20世纪50年来以来,以当代世界哲学为背景,大致可概括出八种主要的哲学观,即:普遍规律说,认识论说,语言分析说,存在意义说,精神境界说,文化样式说,文化批判说,实践论说。

笔者将分几篇文章介绍这八种学说,本文为第二篇。普遍规律说、认识论说、语言分析说请见第一篇,哲学究竟是什么?(一)

四、存在意义说

1 背景:在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中,存在两种哲学思潮。一种是强调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常称为英美分析哲学,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语言分析说”;另一种则强调反思语言的人文特性,常称为欧陆人文哲学,也就是“存在意义说”。

2 核心观点:哲学的使命不是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或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而是寻求人类存在的意义。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应该表现在“对语言的人文主义的理解与解释”。

很多现代哲学家认为:语言并不是人的一种工具,而是人自己的存在方式;人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语言则是储存历史文化的“水库”;人作为历史文化的存在,不是人去占有语言,而是人被作为历史文化“水库”的语言所占有;人从属于历史也就是从属于语言,人只有从属于语言才能实现人的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因此,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应当诉诸于对语言的理解与解释。

3 历史基础:①古希腊哲学名言“认识你自己”。②卡西尔《人论》中提到“从人类意识最初萌发之时起,我们就发现一种对生活的内向观察伴随着并补充着那种外向观察。……如果我们想把握并理解它的意义,就必须把自我反省的要求付诸实现。……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人是什么?”。

五、精神境界说

1 背景:科学的迅猛发展,导致现代哲学观常被“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所遮蔽。与此不同,中国有许多以“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为旨趣的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则致力于弘扬之学对人生境界的意义。

2 代表人物与核心观点:

(1)贺麟:哲学是一种学养。哲学的探究是一种以学术培养品格,以真理指导行为的努力。哲学之真与艺术之美、道德之善同是一种文化,一种价值,一种精神活动,一种使人生高清而有意义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2)梁启超:中国哲学以研究人类为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怎样才算一个人?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

(3)冯友兰: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首先是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中国儒家,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在求理想的生活。中国哲学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即不离”、“最理想的生活,亦是最现实的生活”。

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按本能或社会习俗)、功利境界(为自己)、道德境界(为社会)、天地境界(为宇宙)。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3 辩证看待:精神境界说凸显了哲学对完善人生境界的意义与价值,但仅把哲学理解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又是片面的。我们需要以更为开阔和开放的理论视野去审视哲学,以求更全面的理解。

参考文献: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5-2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