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都是勤奋出来的
2017-12-03 本文已影响22人
风烟俱净a
刘庆邦的小说从前看过,乡土气息浓郁。印象比较深刻。
这次从二哥那里借来《十月》杂志(2017~4),这一期有刘庆邦的散文。起初并不想看,觉得他是写小说的,散文又不是他的强项。一星期之后的今天,凌晨四点,实在睡不着。(这两天睡眠又不好)索性穿了衣服,起床去烧水。冲了一杯咖啡,偎在床头,读起刘庆邦的散文《陪护母亲日记》。
这篇散文特别长,篇幅不亚于中篇小说。从每天给母亲打电话写起,突然有一天没打通,第二天再打还是没人接,几经周转才得知母亲病了被弟弟接到开封。然后自己撂下手头工作请假,赶赴开封,陪护母亲从弟弟家到医院,再从医院出院挨着弟弟家租房继续陪护母亲,历时两个半月(农历三月三到农历五月十八),每天一记,所以是“陪护母亲日记”。
现在还有好几页没读完。有点感想,所以先放一放文章。
刘庆邦是真够勤奋的,母亲生病住院动手术应该忙得一团糟,哪还有时间哪还有心情记日记!2014年底我母亲也住院也动手术我也陪护了哪写得一字?这就是作家与寻常人的区别了。所以别说什么天才,天才都是勤奋出来的。
他的陪护日记,内容可真丰富,既有母亲病情的记载,也有兄弟姊妹和亲戚朋友看护的记录,更让我想不到的,是陪护期间,母亲大姐二姐讲的那些乡村逸事,都被刘庆邦一一记下来。可真是作家呀,这些都是日后小说的素材库。
其实日常生活中,母亲也常给我讲她听过见过的逸闻轶事,有时没有耐心听,有时听了就过去了。所以有时闲下来想写点东西的时候,脑袋空空没有素材。
读刘庆邦的《陪护母亲日记》,颇受启发。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多积累素材,写作才会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