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旧事乡土故事民俗

下乡琐忆(3).交公粮

2017-09-11  本文已影响193人  谈马

忠州拔山寨其实无山,是田土平旷的坝子。巴营是巴蔓子将军扎营的地方,一片绵延起伏的大山,又叫苗岭。拔山寨出米,上好的白米。有一处的田里甚至出的是“贡米”,是专给皇帝老儿吃的。巴营出什么呢?除了也出米——但不如拔山多,因为是大山——还出红苕、出茶叶、出包谷、出脚夫。苗岭上的云雾茶,苗岭下的四乡九寨七十二村出脚夫。脚夫其实就是苗岭的山民,冬天农闲,下雪之前,身背扁背,进拔山寨背米,背到河边码头,那个出忠州豆腐乳的地方,再背一背盐巴回大山,可以赚点脚钱,一屋人“搞做”一冬天。讲给我听的人说那是说的合作社以前。

下乡琐忆(3).交公粮

下乡后,就常看见用扁背背运东西的情景,那才叫好看。一溜十几二十几个人,每人一个桐子木做成的扁背,细腰身,两头略大,上长齐肩下短至腰,硕大的背筐就放在这个扁背上,用了两根绳子缚住。整个背筐凸出在人的头上,从后面只看见背筐、扁背、浑圆的屁股以及屁股下两条粗短有力的脚杆。从前面看,上面比下面宽大许多,背的人却能极精确地掌握住平衡,不歪不偏,让全部重量服服贴贴地分散在肩腰腿上。手中拿个丁字形的打杵,像背着一座小山包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缓缓移动。行至险要处,不免手脚并用,攀爬不已。脚夫间拉出两三步距离。行程一段后,领头的用打杵支撑着扁背,双手扶着打杵那丁字的一横,将全副重量落在打杵上,放松腰身,放开喉咙,长声吆吆一喝:“啊——喂儿~ ”,尾音往上甩。后面的便先后发一声喊,吐出胸中憋着的一口气,都用同样的姿势歇了下来。于是群山之中便不时发出“啊——喂儿~~”的一阵阵回声。

下乡琐忆(3).交公粮

但我下乡时,其实不止这个时候,早在农村开始互助合作时起,就没有巴营的脚夫去抜山寨背米了。因为已经是集体生产,要交公粮而且是统购统销了。并且后来公路由县城一直通到拔山甚至更远的各区,运粮的卡车几乎每天都在公路上行驶。但是,扁背仍然是山民的负重工具。从生产队背猪背粮背菜籽背桐子米到公社场上,修房子背砖背瓦背石灰回来都非用它不可。

那年我们送公粮,全生产队的男劳力全部出动,集中在保管室坝坝头,等着过秤装筐;妇女出工之前拄着锄头在旁边看热闹。我背着从队长屋借的扁背和筐筐,那些年青女娃就开起玩笑来了:老许子(他们“鼠”“许”同音,老鼠叫老“许”子,就把我谐音进去了),你背得起不?老鼠(许)子只喫粮食背不动吔……

副队长也是民兵排长的就说你们莫开知青的玩笑。他这一说,我觉得今天他对我态度还好。本来我对他是有点小小的不舒服的。那是一次在喫烟歇气的时候,社员们说起知识青年下乡,他却说“妈还不是来分你那嘴头的那几颗粮食的——”眼光扫了我一下,“是不是嘛?田土还不是只出那几颗,公粮又没见减一颗。”当时我听到了是有点不舒服。把我说成来抢别个口粮的人,一点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都没得了。难怪毛老人家要说“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看来是在提前给他们打招呼。我开不起腔,但肚子里嘀咕:妈又不是我各人想来的。当然过了好多年,我才真的佩服他说的是实情实理,他绝对说到了事情的本质。

他把我的筐子拿过去说,你头回背就少背点,莫把人个整遭哒。给我只装了五十斤。他们个个都是一百多斤。背得少,走得慢,除了过三队那个崖坎需要手脚并用,绕山沿梁的也就爬上了鲍家湾。用扁背背东西,真的比背兜轻松。背兜背起往下坠,扁背背起重心高些,重量很分散。全队几十个人,走了两天,就把该上交的公粮交完了。

山民们像大山,沉稳厚重。尽管经常怀念从前满山都是一人合抱不拢的大树,大炼钢铁遭砍完了无限遗憾;尽管栽秧挞谷时经常说起当年帮工当丘二吃肉过午无限回味,但依然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种庄稼交公粮。明知知青下乡是从他们口中夺食,但也以他们的宽厚给予接纳。就连交公粮,也是上好的谷子,一点没掺假。

己经是回城二十多年的时候,一次到区教育局办事,机关的一位驾驶员,当年也是知青,落户在成渝铁路的一个县上,他说他们那里农民名堂多。

比如当年杀猪要有杀猪证,先卖头猪给公家,才得到一张屠宰证,有证才准宰杀。没得证又想吃肉了怎么办?就用空针管往猪血管(静脉)里打气,猪就跟生病样,但又找不出病因。兽医诊断为病猪,不能上交出售还要怕传染,于是杀而分食之,全队“过年”。

供销社收购生猪,要先关在栅栏内,让猪把肚腹排空才过秤。他们就在送猪出圈前给猪喂盐巴。猪进去后遍地寻水喝,排泄后又喝,到上秤时仍有一肚水。

还是他们那里的事。隔河一里是粮店,送公粮等到人多忙乱时才去。过秤后抬粮上粮囤,趁忙乱中将粮又抬出去重复过秤。

收粮食时,有工作队督阵,清查瞒产私分。粮食打完后在晒坝过秤再准入仓。就用大秤的秤砣称小秤,把产量瞒下来。

再就是工作队每周要回公社开一次会“打牙祭”,趁其不在,全队分粮。

其实,想方设法多分点粮食的事我们那里也做过,而且那时的农村恐怕很少有生产队不这样做。粮食,农民全家的命根子呀。而且做这种事,全队男女老少一致团结,守口如瓶,绝不会对外吐露半个字。我们副队长也是民兵排长的还专门嘱咐过我。

下乡琐忆(3).交公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