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贵”于精神和气质的学校-伊顿公学

2018-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二妞姐姐

知道此行要去伊顿公学后,颇为兴奋,急忙买了本书《聪明人的教育指南:伊顿校长谈教育》,书中提到了伊顿的校园文化及管理制度,并没有一味的宣扬其优点,而是从利弊两面辩证去看,甚至某些地方还批判得甚为厉害,如对学生要参加英国的统一考试,以此成绩对学校进行考核让人觉得对教育的衡量如此死板,固其提倡政府应该使用更为合理的评价方式……伊顿公学对大多数人尤其是教育行业的人来说都颇为神秘且向往,读了这本书后头脑中也只是模糊的想象,总想着能一睹庐山真面目,方可过瘾,但事实上伊顿公学一般是不对外开放的,今天我们能够走近伊顿,虽不能访问,也算是满足了多年的倾慕与幻想。

从温莎城堡走出不远处就看到了泰晤士河,穿过泰晤士河步行约十分钟即可到达伊顿公学,古老而平静的泰晤士河仿佛流淌着伊顿悠久的故事与传说,走近伊顿,漫步河畔,忍不住驻足停留,不知不觉中穿越于伊顿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

伊顿公学,于1440年由亨利六世创办,至今已有接近600年的历史,素有"绅士摇篮"的声誉。这所学校,名为“公学”,实际上是一 所私立中学。 亨利六世将之命名为“公学”的原意是为贫穷学生提供免费教育,让贫穷孩子也能进入该校读书,作为进入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的预备学校,据说当时伊顿公学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剑桥国王学院,这是怎样的一种霸气,时至今日,据说每届有约30%的学生被牛津或剑桥录取,70%的学生被世界一流大学录取,这样的数据,让不少人不免咋舌,辉煌不减当年,仍旧霸气,这也是多少父母挤破头送儿子来伊顿的原因之一。

据介绍,查尔斯王子、威廉王子、哈里王子, 前任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 《1984》《动物庄园》的作者乔治·奥威尔, 都曾在这里读书、运动、休憩, 接受传承百年的精英教育,如果能进入伊顿,以上这些人物就是校友,与首相和王储做校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很cool的事情吧。

严格的寄宿制度--任何学生一旦入学必须住宿,即使家在学校对面也不行,据说哈里、威廉也是一样。 一年级学生入学时,有10%-20%是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经验的。因此,校方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在开学前三周家长一律不准探望。 宿舍楼就在校门一路之隔的对面,每一栋宿舍楼都是独立的,有非常严格的舍监负责学生的作息管理,比如用餐时一定要等舍监就坐后学生方可就坐。不要以为寄宿制度冷酷无情,伊顿致力于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的温暖,比如设有学长导师制,由上一届的学长负责每周定期组织所负责的学弟交流学习及生活中的困惑或分享进步的经验,同时学校还把各种课程、体育和娱乐活动等安排得满满的。每天学习知识,参加活动之后,男孩们还没来得及想家,就已经疲倦得呼呼大睡了。

上图红房子为伊顿宿舍楼。

和数个红房子并排的两栋白色建筑为伊顿图书馆。

培养绅士从考究的着装开始--严格的着装是伊顿学生的特色。刚入学的少年们就会有专人帮忙量身定制自己的全套校服:黑色燕尾服,白衬衫,黑色马甲,黑色西裤,黑色英式传统皮鞋,黑袜子,当然不会忘了有名的伊顿领(就是最初的伊顿校服衬衫领),一套行头下来至少要在700英镑左右--这不是一笔小的数目,可见着装考究是绅士养成的重要入门基石。伊顿的学生不论是去上课还是去餐厅,都需要保证穿戴整齐,一个扣子、一条领带都不能少。但凡少了一个衣服零件,就会被老师赶回宿舍,穿戴整齐后才能回来。同时,为了保证制服的得体整齐,这里的学生不允许背书包,只能拿着书本和文件夹走来走去。堆积如山的文件夹成为了伊顿一道独特的风景。

着装考究不仅仅体现在笔挺的制服上,还体现在获得荣誉后的特殊穿戴,在伊顿,只有国王奖学金的获得者才有资格穿戴黑色披风,而穿不同颜色马甲的,则是伊顿即将毕业的“明日之星”,是从所有获奖者中选出来的。按照中国的俗话就叫“尖子生”。

所以,穿着绅士校服可不仅仅是炫富,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穿衣的礼仪、以及竞争的意识。

威灵顿公爵曾说过“滑铁卢战役取胜于伊顿公学的运动场上”。近600年来,那些11岁的小男孩们走进伊顿,几年的摸爬滚打,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18岁离开伊顿时,穿西装是绅士,穿军装是猛士,这样的贵族精神,岂不是全民应该发扬的精神?

重视体育----伊顿学生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体育运动。伊顿公学对体育高度重视,甚至发展出了这样一句口号:“运动第一,学习第二”。这不能简单理解为“男校”的特色,事实上,伊顿公学注重的是其背后的精神塑造作用,正所谓“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这也不是一句口号,这就是一个学校的规则。在一战中英国男子在沙场上战死率约为11%,而从伊顿公学毕业的男子的战死率则约为20.6%。其中骑士精神可见一斑。我们可以相信,这种骑士精神与伊顿对体育的重视不无关系。

在人们的印象中,伊顿公学培养的学生在保证其学生在学科领域的高水准的同时,也让他们在体育课程中强健体魄,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纪律性等品质。“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这句话在伊顿公学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上图为二战中拿起武器投入战斗的伊顿公学学生。

与名气极不相符的校门--因为我们几个走路速度较快,走着走着就听见赵导叫我们“你们走过了,校门在这里”,放眼望去,差点没发现,一个小小的门,恰好墙壁周围搭着建筑的架子在维修,就算没有遮挡物,真真发现不了,着实咋舌了一把。再往前走,教学楼虽古朴,但也颇为破旧,教室内的木质桌椅也极为简单,可以用简陋来形容,颇有些鲁迅刻着“早”字课桌的味道,再看过去,其宿舍楼及其摆设也是极其普通陈旧,与想象中的大名鼎鼎的伊顿公学形成极大的反差,但“反差”过后不免思索:正是这种最简单朴素的设施使得身处其中的伊顿学子心思至纯地努力学习、努力生长,世人皆公认,从11岁走进这所神秘而又顶尖的学校至18岁走出来的男孩们,风度翩翩且充满自信,举手投足间富有魅力,高度自律,怀揣梦想,负得起伊顿给与其改变和引领世界的责任和担当。

据说伊顿每年的学费就达50万人民币左右,因其每年三个学期,每学期都有两周放假,学期之间还有一周的假,所以有充裕的时间开展诸多社交及实践活动,这些都需要花费,因此学费只是其中一个部分,算算总额,就知道伊顿的“贵”了,但,不是有钱就可以读伊顿的,它有专门的报名及入学考试制度,入校后如果几次考试不过关一样被劝出学校,其严格的培养模式及高贵的绅士养成理念才是学校神秘精髓所在,也是众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之一。扑腾在教育行业十余年,纵观教育现状,个人以为,伊顿就像其教育之墙上的一只古朴而又高贵的明灯,于诸多学校相较,的确高不可攀,就普通百姓而言,其贵族精神的培养让人只能“望洋兴叹”。叹,不观止,虽不能至,沉浸在“心向神往之”的想象中也的确是一种精神大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