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鼓掌
单手鼓掌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一只狗具有佛性吗?是风吹动了幡,还是幡吹动了风?你可能没有能力回答,甚至无法理解这些问题。这就对了!也许这会让你实现觉悟。
欢迎来到禅的奇异世界。禅是一种哲学观,认为觉悟的关键是停止思考。没错,停止思考。
终极现实
很多西方哲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究现实世界的本质为何。比如柏拉图的理型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和贝克莱的唯心主义。东方哲学家也在寻找对现实的理解,他们也想知道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但他们的方法有所不同。不像西方哲学家,他们倾向于把冥想、直觉和神秘体验视为获得知识额有效手段,而不是单单依赖批判性分析和逻辑推理。
不过,无论是东方智者还是西方哲人,对事物本质的探寻通常都既费时又艰难。西方哲人会花几十年来构建和打磨他们的理论体系,而东方智者会花上一生额时间,甚至数代人,来寻求觉悟。不过日本禅宗的创始人、哲学家荣西(1141-1215)教导说,事情并不必然如此,觉悟可以瞬间发生。
禅与觉悟的艺术
禅是佛教很有特色的一个分支,起源于6世纪的中国,名为禅宗,后来传到日本。日本文字中的Zen(禅)取自于中文的“禅”Chan,而后者又取自梵文“dhyana",意为冥想。与佛教的其他分支不同,禅宗尤其强调冥想。实际上,正是荣西把冥想介绍到了日本。
禅的终极目的是要实现觉悟:在这一状态中,诸如知者与被知者、自我与非自我之间的区别都消失了。然而,禅的这种觉悟状态必然是模糊的、不令人满意的,因为觉悟的真实特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由体验者自己来领会。
实际上,文字和概念甚至阻碍了觉悟的实现。根据禅宗的说法,现实世界不能通过日常的思维方式得以理解,只能通过直观的、非概念化的方式得以理解。所以,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不要沉浸在思考中,不要陷入文字之网。
因此,禅宗冥想的要诀在于,不要思考,而是跳出思考的框框,让理性算计的心智消亡。如果所有这些观点听起来自相矛盾或者模糊不清,那就对了。禅有时本来就是自相矛盾,模糊不清的,它无法通过概念和理性得以理解。任何想要清楚表达这种不可表达之物的企图,最终都会陷入自相矛盾。
禅在每一天
尽管禅宗强调冥想,但禅宗的信徒却不能脱离于日常生活。不仅不能脱离,禅宗进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冥想方法,也即,简单、自然、不经意地、直觉般地采取行动,而不是通过理性去评估行为。
在禅宗看来,每天的生活,诸如修葺庭院、品茶等,都是冥想的一种方式。诸如绘画、书法和花艺等艺术形式,以及诸如射箭这样的操练,也都可以是冥想的一种形式。
在操练冥想的初始阶段,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毫不费力地行动;要由意识地克服意识,才能做到无意识行动。但最终可以实现自然地冥想。摆脱了束缚和欲望的自由,由助于过上更和谐、更安宁的生活,也为了实现觉悟铺平了道路。
实现觉悟的辅助方法
禅宗有两大流派:一种是曹洞宗,认为觉悟是由经年累月额训练而逐渐实现的;另一种是临济总,认为觉悟可以在任何时候瞬间实现。
临济宗的禅师们利用公案来帮助学生寻求觉悟。公案是一些让人困惑的陈述、问题、谜语和对话。最著名的公案是这样一个问题:“单手鼓掌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只能跳出日常思维的窠臼,把心智向非理性的认知层面敞开,以便得出答案。
有时,公案采取师生问答的形式。有这样一段著名的对话,一个学生问道:“佛教的第一原则是什么?”禅师回答:“如果我告诉了你,它就成了第二原则了!”
学生提出的关于佛教的一些问题,禅师通常都是答非所问。有这样的一则公案:佛祖西来意?庭前柏树子。一个僧人问道:“为什么菩提达摩会去中国?”禅师回答说:“柏树在庭院中。”
当学生处在觉悟边缘时,禅师也许会用更怪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比如当头棒喝。据说,如果时机正确,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决定性的心里刺激,以激发觉悟的产生。
无法言表的智慧?
禅宗声称是要超越理由,超越理性的、超越逻辑,超越概念、超越表达。
然而,果真如此的话,我们这些没有觉悟的人如何评价觉悟本身呢?如果有人告诉我们,他的直觉向他表明,真相是无法表达的。正如我们对禅宗的理解,他的话有可能是对的。但另一方面,他也可能是错的,是被误导的,甚至是有意在误导我们。也许,这就是难以理解的智慧。也许,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