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4》:消极感受力

2023-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乐乐成长书架

“消极感受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提出来的,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

莎士比亚具有一种独特的消极感受力,即,有能力经受住不安、迷茫和怀疑,而不急于弄清事实,找出真相。

人在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回避问题,尽量拖延,希望问题在拖延中自行消失。

另一种是,问题一出现,就想立即解决,否则,便会头昏脑涨,寝食难安,这些人想尽量缩短与问题接触的时间,尽快脱身,不愿意花时间忍受问题带来的不舒服的感受。

上述两种反应都不切实际。心理治疗特别忌讳第二种反应。如果遇到病人,心理医生带着“急于弄清”病情的心态,那么他与病人的交谈就不会深入,结论也是草率的、错误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弗洛伊德提醒我们要时刻提防这种心理。

还有一种少数人具备的反应,就是运用“消极感受力”,以极大的耐心和勇气去承受问题所带来的烦恼、不安、迷茫和痛苦,并花足够的时间与问题接触,把自己浸泡在问题中,既不逃避拖延,也不急于解决,而是仔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由于这种反应并不急于弄清事实,找出真相,所以才被冠以“消极”一词。但消极只是表面现象,在忍受烦恼、不安和迷茫的过程中,人们能够逐渐消除狭隘与偏见、自大与自满,进入空灵。

“消极感受力”除了忍受问题带来的烦恼之外,还可以忍受事情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怀疑和迷茫。

“不确定性”指不知道事情的全貌,以及发展的方向,似乎是这样的,又好像是那样的,处在迷茫或者模棱两可的状态中,给人的感觉是颗心悬在空中, 惴惴不安。

“不确定”的反面是确定、一定、肯定和坚信,同时也伴随着固执、僵化、执念与偏见。

而“不确定”虽然具有优柔寡断,莫衷一是的成分,却能在困惑与怀疑中,破除自我的固执和偏见,进人空灵。

没有怀疑,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这种自大和自满根本就与空灵无缘。

如果想进入空灵,就需要对自己曾经坚持的观点和形成的习惯,尽量怀疑。怀疑虽然有时会像针扎样刺痛,却能把昨天的东西刺破,看见明天的路。苏格拉底说:“怀疑是无限的探求。”

事物总是充满悖论,所以,那些智慧之人喜欢用既是....又是...的句式,而非不是...就是...的句式。接受事情的不确定性,在心中同时容纳两种以上相互冲突的观点和力量,带着矛盾思考并生活,既是进人空灵的大门,也是心灵成长的需要。

不过,一个人同时容纳两种以上截然相反的观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会导致激烈的内心冲突,尤其是当两股力量呈180度的对立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被撕裂的疼痛,不知何去何从,进退维谷,这样的内心冲突总是能把人逼疯。

为了逃避内心的对立和冲突,人们会用一个观点杀死另一个观点,用一种力量杀死另一种力量,并在内心建立一道心理防线,防止相反观点和力量的侵犯,陷人“非黑即白”的偏见与固执中。

要进人空灵,我们就必须打破这道心理防线,以不设防的态度对待一切人和事, 让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心无挂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