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岁月古韵诗成行透视经典

白夜私语9

2019-03-01  本文已影响122人  你不懂夜的黑

黑白之间的教育

白夜私语9

白夜私语9

83

节前收到《反克2》——歇脚店思想节——是个不小的惊喜,这应该是我这些年来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迫不及待地翻阅,真的非常好看,从形式到内容,都比《反克》创刊号改变了很多,更对我的口味。创刊号还摆在我的床头柜上,时不时地读上几首,伴我渡过很多个无眠之夜。虽然我读得很糟糕,基本上读不懂,误读更谈不上,但我还是被那些诗歌中的情绪所感染和深深地吸引。《反克2》多了一部分诗性解读,仍然不懂,仍然被感染、吸引着。反克们都说“好玩”, 我一点也不觉得。诗,于我而言只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一种懵懂,站在诗的门外谈着“诗意地生活”,写着被我称为“诗”的句子,“言外意”就是我的天书。就让他们好玩着他们的“好玩”,而我则涂画自己的乌托邦吧。

《反克》的确不一样,在我所有的收藏中,最喜欢的就是它了。只是喜欢归喜欢,对于习惯了看盗版书的我来说,价格真的有点儿贵,但能够享受到这样的“读不懂”的精神大餐,也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我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很狭隘,《反克》还是想要继续掠夺过来,至少,每季都得有。我实在不能想象,没有了《反克》,我的那些寂寞无眠夜之将如何渡过,“读”的生活将如何继续。(2009-12-24)

84

昨天终于收到邮购的五本书了,张文质老师编著的四本:《保卫童年——基于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对话》《唇舌的授权》《我们是怎样做生命化教育研究的》《我的写作是献给自己的祈祷书》,一本美国教师写的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会有得读了。只是这个邮购过程太有点慢了,11月23日汇款确认,昨天才收到书,邮包上的发货日期是12月份,具体日期已模糊。没收到时心焦,知道这事的朋友也埋怨,催我查询,忍了。负责的销售员也心焦,也查询,终于忍不住了,又发一份过来,还在路上。最后,她托我把第二份邮回,把邮资打入我的账户,我答应了。晚上洗碗时想,何不把这些书也推销给同事?销不了自己收藏着?(2009-12-29)

85

读书的习惯是先读序言,《保卫童年》有一个总序言,黄克剑教授写的,感觉很深刻也很艰涩,半懂不懂的。两遍下来,还是不太懂。但最后一段还是有感觉了:

教育在探索中走向明日,可寄望在明日又正赖于与之相称的别一种风致的教育。既然明日教育可堪称之为生命化的教育,这教育的新机的赢得便须有缘于此的一代人以全副生命相许。在为人类文化危机日见深重的年代,更多地凝神于教育也许所透露的恰是对未来命运有欠自信的消息,但无可依托的我们却终究只能从这不自信处找回自信。

                                            ——黄克剑

当我自己的孩子也进入学校时,我不得不“更多地凝神于教育”,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疑虑,产生更多的不自信。对于处在社会底层的我来说,更多的是对孩子的将来的无可奈何,唯一能够让我觉得还算踏实的是我还可以在孩子上学的旅程中帮上一把手,出上一把力。而当整个社会都无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困难时,我们这些来自社会底层、来自教育边缘地带的教师感觉到的是更多更深的无可奈何。的确,我以及我的孩子是“无可依托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只能从这不自信处找回自信”,争取以最佳的状态来应对未来的复杂和不可知。

86

一下子跳到《教育写作的自我授权》,以前读过此文,只理解了一部分。说是理解也还是有很多误读。尤其是“教育写作的集体无作者”,仅仅只理解到当下大部分的垃圾论文,而自认为自己的写作是“有意义”的。其实对于“一个新的词汇”“一个新的句子”“另类的写作”而言,我的写作中的确没有,更多的是“重复别人的语汇”,更不要说“新的思想”了。我常常感动于别人的语汇,“重复别人的语汇”,而要自己也写出“另类”的东西来,却常常感到束手。甚至,连“手书性”也没有一点。回头读到自己写的文字,感觉到那不是我的,那是别人的。“不是出于内心的触动,不是在写完以后感觉到是为将帮助我、陪伴我或者认出我是谁的这样一些读者而写。”而更多的是一种“命令式”的写作。

重新读过,对应该写些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我要干什么,让读者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有了一些新的把握,这不能不说是读的收获或读的作用。有时候,我真的感觉到自己的迟钝与愚蠢,很轻易地忽视了一些言外之意,一些重要信息,我的读也常常落于“命令式”的应景。很多情况下我都需要重复地去读才能有效地把握作者的意图与思想,于我而言,这应该是一个大的收获,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读了。的确,有些东西不是别人能教给你的,需要的是“悟”性,我也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这样讲,其实,连我自己还没有做到呢。

87

对于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记录偏执地认为是“有意义”的,也为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观点自以为是,反而偏执地认为别人不理解。相反,却往往有强加给别人的倾向,也恰恰是这种倾向使自己陷入一种无法超越的困境。自救的唯一方法只能是改变自己而不是去刻意的改变别人或改变环境。从这一角度来讲,我还是没有超越功利的囹圄,还陷在世俗化的泥坑中。

超越功利化世俗化的有效途径应该是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别人对你的看法,我们不需要谁来理解,不需要考虑观众,我们最需要考虑是行动,是行动本身在占有观众。《玛丽的影子》告诉我,没有什么人愿意被别人改变,真正的改变是来自内心的,是“我要改变”,而非“要我改变”。对学生而言,应该是“我要学习”,而非“你必须学习”。

教育写作也是这样。“当我写作时,我根本不需要考虑读者,谁来阅读,我考虑的只是写,是写本身,是它占有了读者。”

88

对于我所带的七班的学生,终于到了不得不讲点什么的时候了,不是讲更多的化学习题,而是讲点有意义的话。但我始终没有想到合适的话,只对他们讲了“女生也疯狂”这样一句。

最近,正在读张文质老师的《我的写作是献给自己的祈祷书》,读到《没有什么胜利可言》一文,非常感慨,那是对教师和教育而言,“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而对于我与七班的学生来讲,仍然是这句话。在课堂上,我把文中的“教师”换成“学生”读了张老师的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

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教师迟到,至少三分之一的教师一进入会场就开始讲话,至少三分之一的教师始终没有停止不定期“自由交流”,至少三分之一的教师,你怎么“逗”,他们都不予理睬,至少三分之一的教师对培训完全没有期待。

有很多瞬间,我想大声斥责;有很多瞬间,我只想收起讲义,快速逃离。

但是我耐心地坚持着。

我说:我不生气,不泄气,不放弃!

我说:我也不批评,因为只有认真听讲的老师会听到你的批评。

我说:我准备战斗。我要不断地使自己像个战斗者。我鼓励着自己。

我想着就是里尔克的那句话: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张文质《没有什么胜利可言》

读完了,获得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的掌声。

“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89

站在讲台上,有一句话急欲出口却被我硬生生地吞了下去:我对不起那些还在努力学习的同学。一年了,没有为大家营造一个和谐而又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在噪杂声中渡过了这重要的一年。我尽力了,我能够使用的方法都用上了——讲道理,谈心,威胁,甚至于罚站等等手段。我知道,罚站是很不应该的,但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让那些聊天聊了近两学期的同学安静下来。有时候我都在想,那怕这些人在课堂上睡觉也行呀,至少,能够让你们不受干扰地读书,思考,听讲,讨论。

某天,在七班的讲台上我如是想。

90

有时候想,很多学生的这种不读书、厌学行为可以认为是一种觉醒,也可以认为是对现行学校教育的一种内在的反抗。但我实在不明白,这样的反抗或者觉醒对于他们而言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按照自己的意愿作个选择,选择自己想过的一种生活,应该比什么都强,至少可以远离现行教育中的一些毒素,免受其害。

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想过一种自己意愿中的生活,但终究不能选择,依旧在痛苦中苦苦挣扎,在厌倦中苟安?觉醒了又能怎样?只不过在夜深人静时想想,持续地这样缠绕下去罢了。

想起张文质先生的一句话:有些文字能够喂养自己,有些文字能够使你躲过寒冷。还有一些文字只是像一天应有的工作,帮助你对自己说一切就是这样了。

是的,一切就是这样了。

我依然如旧地生活。

2019年03月01日

黑白之间的教育

白夜私语9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侵权必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