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
2018-07-04 本文已影响38人
牧羊马
偶然得知一位高中同学的奶奶过世了,本来想着随众“节哀”一番;最终却写下了“奶奶生怕你怪她一声不响的走了,故意慢慢儿走,好让你一程一程的送”。
放下手机,又想起了《我们仨》那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
许是我生性凉薄,对初高中老师从没有什么好感,而老师又是我儿时认为的知识分子,我也就对知识分子一向鄙夷了。只是我读了《我们仨》,也许,我并不知道真正的文人墨客。
开篇一个梦,一度让我抓狂,怎的能如此不考虑读者感受;可没多久我便闭嘴了,这仿佛在窥视人家一般的感觉,我又谈什么照拂,这不是读书,分明是在偷看人家的日记。
好像偷偷看到了联结三个人的寓所,好像偷偷看到了早上扒在钟书先生枕边,黄昏辗转西山寻找阿园的杨绛。就在她泪眼摩挲,偷看陪伴她一生的那对父女之时,我却偷偷看了看这位白衣翩翩的仙子,尽管明知此时早已花白岁月,却怎生都有股怜惜。得此为伴,钟书先生兮复何求。
尚记得室友大学常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常笑话他迂腐,直到我读此书,深陷偷看的好奇,难得,方知此言不虚。琐碎日常如何,抗战还不一笔带过;十年动荡怎样,小人物也能过活;得人赏识如何,日常一件事罢了;当你们都走了,大房子终于成了客栈,她也不愿当什么老板娘,只记得“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偷看了人家的日记,还想着把这段话分享出去,炫耀?内疚?五味杂陈了。“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