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豆饮
南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
三豆饮
治天行痘疮,始觉即服之,多者必少,少者不出等症。
小赤豆 黑豆 绿豆 甘草节(五钱)
上水煎熟,任儿食之,七日自不发。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绿豆附方:
(新十)扁鹊三豆饮(治天行痘疮。预服此饮,疏解热毒,纵出亦少。用绿豆、赤小豆、黑大豆各一升,甘草节二两,以水八升,煮极熟。任意食豆饮汁,七日乃止。一方:加黄大豆、白大豆,名五豆饮)
痘后痈毒(初起,以三豆膏治之神效。绿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为末。醋调时时扫涂,即消。《医学正传》)
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
绿豆
扁鹊三豆饮:治天行痘疮,预服此饮,疏解热毒,纵出亦少。用绿豆、赤小豆、大豆各一升,甘草节二两,以水八升,煮极熟。任意吞豆饮汁,七日乃止。
《医学正传》:痘后痈毒初起,以三豆膏治之神效。绿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为末。醋调时时扫涂,即消。
《全幼心鉴》:小儿丹肿。绿豆五钱,大黄二钱,为末,用生薄荷汁入蜜调涂。中砒毒者,研汁饮之。
清·王士雄《回春录》
痘疫
上年秋燥冬暖,略无霜雪,河井并涸,吾杭自九月间起,天花流行,十不救五,小儿之殇于是者,日以百计。孟英曰:此痘疫也,治法当与常痘有异,惜幼科未之察耳。且天令发泄,不主闭藏,入春恐多喉患,特刊加味三豆饮,俾未种痘者,预服免患,将出者,恣饮冀轻。又劝人频服青龙白虎汤,以杜春来喉恙,不料其言果应,三春不雨,喉症甚多。医者犹不悟其致病之因,仅知发散,正如火上添油。孟英胸有成竹,一以仲景白虎汤为救焚主剂,若已及于营分者,用(王)晋三犀角地黄汤相机加减,又刊青龙白虎汤暨锡类散方,广为印送,赖此以活者,不可胜数。
附:加味三豆饮
生绿豆、生黄豆、生黑大豆或用生白扁豆亦可、生甘草、金银花,水煎服。
孟英自注云:古方三豆饮,为痘疹始终可服之妙药。未出时常服,痘可使稀;将出时急服,重可冀轻;已出时恣服,逆可转顺;尽出时频服,毒可易清。俗传种痘是密室烘花,更有初生小儿,于十八日内服药,令其出痘之法,是揠苗助长。此等矫揉造作,阴受其害者,古今来不知几恒河沙数矣。至于种种稀痘之方,皆无意义,或以毒药损人元气,或以秽物致生别恙,慎勿为其所惑。惟此方药极简易,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辨易服,不必论其体质,久服无弊,诚尽善尽美之王道药也。杭人惑于患痘不食豆之说,甚属可鄙,今特辨明,冀人醒悟。凡小儿能啜饮后,即以此药日日代茶,诚保赤之首章焉。原方用赤豆,性燥伤阴,予以黑大豆易之,更有补阴之绩,虽燥令燥体,皆无碍矣,再益银花、甘草,而化毒之功犹胜,或疑银花性凉,似难久用,不知三豆皆谷也,性能实脾,得银花以济之,更觉冲和。况小儿体禀纯阳,极宜此甘凉补阴之味,岂特稀痘,尤能明目消疳,不生疮疖泄泻等病,其功未能殚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