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菩提树下

【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求生诸佛净土之三资粮:信、愿、行。

2017-08-31  本文已影响37人  觉智师兄

平实居士讲述

无智摘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愿听经闻法功德之回向给弟子所有的冤亲债主,屋内屋外一切所有有情众生,另他们早点皈依三宝,修学正法!早证菩提。

【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求生诸佛净土之三资粮:信、愿、行。

《行》

第一目 事行之一:三福净业

信、愿、行如鼎三足,这里所指的行系专指念佛人之身行、口行、和意行。而行又可分为事行和理行。事行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三福净业或净业三福。第二个部分是要有功夫。

《观无量寿佛经》说:三福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的正因。三世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离开三福净业。

而功夫系指定力。经由定力的帮助,可以让我们发起智慧,可以究竟涅槃。成佛不但要有慧力,也要有定力。有慧无定不能成佛。所以定力是成佛的舟乘、船筏或是车子。

三福净业的第一部分包括: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一)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分是布施,而内心又盘算着钱赚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克扣父母零用钱或家里的钱来布施。当然,如果父母发心自愿同意或家人同意将节省下来的钱做布施,这是可以的。若非双亲或者家人心甘情愿而克扣他们的钱来布施,称之为假名布施,非真实布施。

(二)奉侍师长:师长包括师父、老师、长辈。古时候特别奉待师长。试想如果一个人对师长不恭敬,不承侍,则对所教学问,一定听不进去,或半信半疑。即使依照所教的法门去修,也是七折不扣,修行一定修不好。但是奉侍师长不能迷信,假如老师说“从十楼跳下去,一定可以解脱”这话当然不能听。师长所讲授的,要又智慧去衡量,对的去做,不对的丢到一边。

(三)慈心不杀:学佛人应当尽量不要去杀害众生,但也要有智慧,譬如桌面上有蚂蚁,所以不敢去擦洗。其实所谓慈心不杀,是要我们不可存着杀害他的心。

又如在路上有人在打架,其中有一家是你的冤家,虽然你未出手打人,但却在心里呐喊着:打死他!那就是存着杀心,比起你亲自动手还严重!

(四)修十善业。

身三业: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口四业: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

意三业:不贪、不嗔、不痴。

三福净业第二个部分:“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一)受持三皈:三皈依之前应先了解何谓三宝?三宝有何功德?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

所谓三宝,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叫同体三宝或自性三宝。同体三宝系指真如之理,就是说每一个有情众生的根本佛心,一切众生的本心,这叫真如,真如是一切有情众生之最初,也是最后的一个皈依处,最究竟的皈依处。成佛就是要到这个地步来。真如本身不可说、不可现、不可示、不可形容。但他能出现于众生的眼前,众生修学实相念佛而得开悟,即能眼见各种真如的性用,称之为自性开解。所以真如是自性三宝的佛宝。

真如佛性显现之后,看见这个自性真正不虚,真实不误,并显现各种作用。佛性显现之后,自然不造各种恶业,在这里能生各种法则,示现各种世出世间法,我们称之为自性法宝。

接下来因自性清静的缘故,所以动无违诤,名为僧宝。真如佛性显现之后,这真如佛性不会起执着去跟一切有情众生起争执或诤论,这叫僧宝—自性僧宝。

第二层我们称之为出世三宝。佛宝是什么?报身佛、应身佛、化身佛。应化身随类示现,众生有需要,它就示现。这不是以物质世间形像的出现,而是以化身、报身的形象出现,这就叫做出世佛宝。

出世法宝是指四谛缘生、六度诠旨。四谛是指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

谛即真实的义理。真理谓之“谛”。所以苦、苦集、苦灭、苦灭道,为佛陀所说的四种真实之道理,谓之“四谛”

一切众生之各种法、相、事、物都是因缘生灭。众生业力所感之因,加上众缘和合之缘而成就今天的世界。当缘散坏时,一切都现像随即变化。因此,因果不离因缘。缘起缘灭,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凡事不离缘起之法,故谓缘生。

六度诠指:是指菩萨修行六度与四谛缘生不同;四谛是声闻法,而缘生为缘觉法。六度诠指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般若。

出世僧宝:为四向五果之菩萨及十地菩萨,称为大乘菩萨僧。

住持三宝:所谓世间住持佛宝;凡是泥塑、木雕的佛像,以黄金珍宝璎珞等种种庄严,用做我们修行的工具,称为世间住持佛宝。

黄卷赤轴,三藏十二部经典称为世间住持法宝。剃发着染衣,离世俗的家,住进佛寺者,即为世间住侍僧宝。

以三宝为依归之后,才可能念佛;对佛不了解、不信任、无法念佛。受持三皈,首先了解何谓三宝?然后皈依三宝,最后才能具足众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