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哲思想法

望画吟诗

2020-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上官贺拔
古树村边碧瓦楼

        友人给出一幅画,然后口占一绝。轻快活泼,很有生活气息。

友人诗1

        马上就有第二位友人和诗一首。思接千载,目极江左。渲染了金陵秦淮河,夫子庙一带的景致。

友人诗2

        紧接着第三位友人,推出力作。描绘了一幅浣花溪头打水仗,炊烟袅袅,柴门闻犬吠,鸡鸣桑树颠,夕阳下牧归的老牛是他的同伴的场景。

友人诗3

        随即就有人奉上另一大作。联想到白云下的江南小渔村,庭前石榴开欲燃,清风徐来,芳草萋萋。一幅悠然自得的况味。

友人诗4

        以上几位,或联想,或通感,或传情,或寄思。卓尔不群,各有千秋。

        但在下以为,就本画而言,画面中不见荷花,也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开阔;不见溪流,更无浣花溪边的浣纱人;以黄牛推测,这个地方不太像是江南水乡,江左一般是水牛的领地。拍摄角度的问题,看不出是夕阳还是朝阳,乡下牧归有两个时间段,可能是早晨,亦可能是下午。鸡鸣狗叫,甚至是高柳乱蝉嘶,这些事情画面上毫无反映。山前的不像炊烟,到更像薄薄的烟雾。从老者的衣着打扮,分不出是初秋还是暮春。所以石榴花开,也就有些不准确了。

        于是在下又凑合着吟诗一首,以飨众位高人雅士:

        轻烟山前黄牛犊,

        古树村边碧瓦楼。

        斜阳柔照叶半透,

        疑是翠玉挂枝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