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571)
【原书补遗卷四·六四】
心梅又有《秋山》一首,云:“秋山静自古,空翠满衣裳。矫首看云岫,支筇过草堂。风清松子落,水动藕花香。中有岩阿乐,欲言意已忘。”《田家》云:“今年春雨足,欢声动茅屋。新妇助插秧,小儿拾桑落。乌鬼船头忙,团桑篱下绿。”“老翁沽酒犹未来,门前野花笑自开。”俱有王、孟逸趣。
心梅,即徐心梅,秀才。袁枚友人。
矫首,音jiǎo shǒu,释义昂首;抬头。昂昂然自得貌。唐·杜甫《又上后园山脚》诗:“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
支筇,拄着拐杖。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岩阿,音yán ē,意思是山的曲折处。汉·王粲《七哀诗》:“山岗有馀映,岩阿增重阴。”《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吕良注:“岩阿,山曲也。”
桑落,音sāng luò,本义是指桑叶凋零,出自《诗·卫风·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笨曲并酒》:“十月桑落时者,酒气味颇类春酒。”也指“桑落酒”,桑落时节酿制的酒。乃山西永济县特产。此处的桑落,似指书上落下的桑葚。桑葚每年4-6月果实成熟,与上句“新妇助插秧(5月份)”相适应。
乌鬼,音wū guǐ,是乌龟,鸬鹚,猪等动物的别称,也指闽南方言中的“番仔”。宋时主要用于指“鸬鹚”,元明清因之。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三》:“克乃按《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明·焦竑《焦氏笔乘·乌鬼》:“鸬鹚,水鸟,似鶂而黑,峡中人号曰乌鬼。子美诗:‘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言此乌捕鱼,而人得食之也。”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乌鬼'有种种解释,有人解为鸬鹚(四川人呼为‘渔老鸦'),我认为比较可靠。”贺铸《晚泊小孤山作》:“山与澎浪矶相对,沐猴鸬鹚分占其上。丙子五月赋,是晚大风。‘扪虱王孙初睥睨,饱鱼乌鬼但毰毸。’” 洪适《调笑令》:“渔父醉时收钓饵,鱼梁晒翅闲乌鬼,白浪撼船眠不起。渔父醉,滩声无尽清双耳。”
团桑,指用桑叶粉、糯米粉等做成的青团。南方在春天时吃的一种时令食品。
王、孟,指唐朝诗人王维、孟浩然。二人同属山水田园诗派,风格相近。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