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西村采风手记
1.
那天,当我按约定时间赶到港西村村部时,港西村领导、企业家和乡贤耆老已经在会议室坐了一排,等候多时了。以前我也曾在正式场合拜访过几个村庄,像这样郑重接待县作协的作者,还是头一回。港西村跟别的地方确实不一样,一见面就让人感受到了老少同心,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座谈会由陶斋学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老总林松峰先生主持,他介绍了港西村的历史以及在乡村建设、经济旅游、文化振兴等方面的成就。然后说,各位作家见多识广,希望从文化入手,为港西村的振兴把把脉。我看了分发的材料《港西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案》和《港西村旅游特色村创建方案》,其规划之专业,实施之细致,超出了我对乡村建设的理解范围,说实在的,我没有资格把脉,只能认真观摩学习。
港西村三面环山,北面临海。西面牛犊山在军事上称为410高地,是当年东山保卫战的主战场之一,现在建有东山保卫战纪念馆。山坡上,港西村企业家林华彪先生投巨资的中驰山庄游乐场已经运营了好几年。山坡下,543县道贯穿南北。
我们的游览从村口开始,一座横卧的太湖石耸立在斜坡上,中空部分像一颗心,寓意村企联姻,圆梦同心。村口主干道旁边保留一块麦田,让游客踏青拍照,体验田园风光。有意思的是村中主干道被漆成红黄青蓝紫五种颜色,命名彩虹大道。
彩虹大道宽窄不一,长约200米,两旁都是新建的楼房。他们利用墙壁和护墙彩绘各种图画,有反映乡村生活的画面,也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成语故事。在较狭窄路段上空,搭起铁架,悬挂半透明的油纸伞,两边装饰红灯笼。我们从中间走过,阳光温暖照耀着,油纸伞明亮中透着妩媚,感觉特别适合旗袍美女行走。
林松峰先生说,当时计划铺设沥青路面,造价要20万,觉得太贵。后来改为彩漆,每平方20元,才花了4万元,省了钱而且更有特色。
2.
走过彩虹大道,来到了村中的老厝片区。这片区域多数房子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有的已经倒塌了。林先生介绍说,这部分是改造重点,命名为残垣断壁。保留了有价值房子、四角古井、巷道和能够反映原貌的土坯墙壁,利用古厝群,打造古街漫步带。
去年底,政协委员视察港西村,在小巷深处,大树撑出一方绿荫,垒石而起的土台上,一位白色古装小姐席地而坐,抚琴弹曲。古色古香的画面与周边的古厝群格调一致,悠扬的琴曲让情思一下子切换到从前。许多人拍照片,我也拍了照。大家本来叽叽喳喳说话,一看到姑娘弹琴的模样全都安静下来,悄悄从旁边走过。
大家在小巷中慢行,光滑的石阶、明朝的老井,刻意保留的猪圈里还有几只猪模型,稍微宽敞的地方在墙边栽种仙人掌等沙生植物,还撒上白色小碎石。林先生指着几栋二层小楼说,那是星洲楼。星洲是新加坡别称。从前,港西是穷村,很多人下南洋打拼挣钱,省吃俭用寄钱回家,比较富裕的人家就建起这种小楼。几年前,我读过港西侨领林振钦先生的回忆录《我的人生琐忆》,他在新加坡出生,早年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写道:“我的孩提时代家贫如洗,三餐不继,揭不开锅是常有的事。”由此可见,想建一栋星洲小楼多不容易。
街边不起眼的四角古井也很有故事,井底面积比井口大数倍,供全村人饮用,从不枯竭。井下还有四个地道洞口,与村中几十条地道相通,被称为救命井。林先生指着一座古厝说,这是秀才厝。历史上这里出了四位秀才公,是港西的文化荣耀。厝后墙边有两块露出地面的圆形石头,据说新婚夫妇摸了会早生贵子。
在一处狭窄的巷口悬挂摸奶巷牌子,看到牌子大家哄笑了,意外惊喜中多了一些暧昧的联想。有人站在边上合影留念,还有人到巷子里看个究竟。不管如何,摸奶巷让人在会意的大笑中,多了一份浪漫的生活情趣。从旅游的角度审视,这样策划效果不错。
大家来到一处空地,这里红砖铺地,形态各异的白色人像手捧书本,或站或卧或端坐,甚是自然。他们拆掉了破房子,整修成这样的公共活动空间,让年轻人开展文创活动。而周边一些土坯墙风化斑驳,也有观赏价值,就用纳米胶固化保护起来。所有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细心和用心。
3.
村中小山为港西村最高处,据说这里是龙脉所在,从建村时就在山丘上修建三界公庙。现在,这一带整修成三界公公园。高地平台上,栏杆环绕,凉亭屹立,绿树庇荫。还设立以“进士书屋”命名的阅读栏,它是虚拟的数字有声图书馆,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获取相关内容。林松峰先生说,这里是党建基地,原先树上系的是佛教许愿条,现在改为党员系许愿条。几十条红色飘带各写一句话,代表几十位党员的心愿,其中一条写着“我的初心是带头弘扬正气,争当先锋”。
站在平台上俯瞰村庄,村容村貌让我感受到村民生活的富裕。向东眺望,越过高速公路东山连接线就是马垵山,山南为前马垵村,山北是后马垵村。往南越过田园是下湖村。明朝初年,港西村始祖大兴公生五子,大房三房留居港西,二房开基下湖,四房开基前马垵,五房开基后马垵,俗称“五林分株”。大地无言,起伏跌宕,五林宗亲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繁衍了几百年。
林先生指着近处一栋楼房说,那是林峰公司老总林峰先生老家,他家风水好,生意才做得风生水起。又指向东南方向一栋粉红色四层楼房说,那是中驰山庄老总林华彪先生的家,建于1994年,当年敢于用粉红色装饰外墙,是很前卫的行为。原来林老总的妻子家就在屋后,谈恋爱就在屋前厝后,恰好歌曲《粉红色的回忆》唱响大街小巷。林老总到义乌打拼,刚挣了一些钱,就建了这栋粉红色楼房纪念这段美好时光。林老总是很有情怀的人。大家笑着说,找到了写作题材了。
大家下山经过正在兴建的桃李小区,来到陶斋学堂。学堂建于乾隆年间,一直使用到1983年才搬迁到新校舍。原为二列五开间和北面一列的平房,俗称五马拖车。其功能是乡村私塾,但它的规模又比较大,更像一座古代书院。学堂已经整修一新,周边的旧房子被拆掉一些,扩大了埕地,修建了公共厕所和民俗农耕用具展示回廊,面积达到4亩。在东山农村,一座学堂延续二百多年,确实不简单,值得大书特书。现在这里被打造为重现港西文化底蕴的场所。我想,应该把港西村史、景点图片、历史传说分门别类整理出来,像小型村史馆,客人在学堂参观就能了解港西全貌。
4.
在中驰山庄,大家参观东山战斗纪念馆。这个纪念馆的特殊之处就是利用当年的战斗遗址修建的,它位于山坡上。山庄的位置是不是当年的214高地呢?如果是,这里就是410高地的前沿阵地。当时214高地被国军占领,1953年7月17日中午我军反攻,28军244团2连负责进攻214高地,在激烈战斗中,班长张学栋为了掩护战友,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壮烈牺牲,成为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他的墓碑在西埔烈士陵园第一排正中间,还高出一截,突显他的英雄地位。如果考证属实,可以在山坡上复原当年的战斗场景,讲述张学栋故事,既丰富了国防教育内容,又为旅游增添新景点,一举两得。
我们就近参观了林太师庙,此庙供奉明代正直又有见识的大臣林偕春,他是云霄人,黄道周称赞他是“吾乡先正,伟人也”。庙貌破旧,遍地残枝败叶,大概还没有列入整修计划。最后坐电瓶车绕中驰山庄一圈,了解山庄的规模和概貌。所说的村企联姻,指依托中驰山庄的旅游业,带动港西村的乡村旅游。
我们游览的路线就是港西村近期观光游线,按照港西村提供的采风内容列表,包括景点、人物和传说故事,多达26项,说明港西村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
比如“港西猪母背石琪”,石琪指章鱼的一个品种。古时候,村外即海边,养猪就像养猫狗一样,随便闲逛。猪们经常到海边玩耍觅食,有时遇到章鱼,想吃没吃到,反而被章鱼吸在身上。猪们摇晃身子也甩不掉,嗷嗷大叫奔跑回家,主人得到了章鱼,美美饱餐一顿。这是真实的历史,久而久之变成有趣的传说。通过讲述类似的故事,了解从前的生活场景以及今昔地理变迁,历史的厚重感就显现出来了。什么是乡愁?回望我们的来路,缅怀曾经的过往,才是真正的乡愁。
我们来到悦来福大排档吃饭,村口停了很多小车,人来人往。林先生说,港西村的几家排档生意都很好,在中驰山庄带动下,港西村的旅游效应也上去了。我走在后面,看看展示柜里的海鲜菜肴,正好有人结账,听他们对话,四个人吃了170元。确实不贵。
几年来,港西的大排档渐渐出了名,尤其蠔仔饭,口口相传,都说好吃,铜陵有好多人专程来品尝。“港西蠔仔饭”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一种无形资产。一碗蠔仔饭,对于一家排档来说只是一个细节,一家排档,对于一座村庄来说也只是一个细节。治大国如烹小鲜。在细微处见功夫,这是港西村的成功之道。
港西村也有五年计划,在2021-2025港西振兴战略方案中有完整的表述,这包括特色产业、环境整治、文化挖掘、治理体系、公共服务等方面,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一个村庄能做到这样,说明已经进入现代化管理阶段。由此及彼,联想东山其他乡村,让我看到了富美乡村的美好未来。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盘,民族要复兴,乡村一定要先振兴,没有乡村振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复兴。林松峰先生说,铜陵在东山东部,有东壁星晖的美誉,港西在东山北部,希望能成为光芒四射的北极星光。我深表赞同。我也看到,港西村正在成为引领东山乡村振兴的北极星。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