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兴成长计划宁都互加青椒优秀作品集在春天中萌发

思维导图(2)学习体会

2018-08-26  本文已影响3人  宁都谢志雄

      8月16日晚上,我们迎来了暑期乡村教师研修营信息技术提升班第七讲,南科大实验二小于畅老师为我们解读了《思维导图课程2》。

      于老师首先和我们做了一个小游戏,请在一分钟内记住十个词语,然后于老师告诉我们一个高效的方法:把这些毫无规律的词语用一种情节化的场景联系到一起。其实有效记忆的过程体现的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思维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事物内部本质的联系和规律,将我们记忆的内容转化为我们理解性的知识,达到我们认识过程的一个高级阶段。

      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更迭速度前所未有,信息传递更加快速,每天我们都要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大脑满满覆盖的都是信息,数量巨大的信息使我们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信息围攻。在技术泛滥的时代,具有比较优势的不是拥有巨大信息的人,而是能够掌握有序信息的人,是能够通过思维不断探索和发现信息之间关系的人,不断地精简信息,删除没用的信息。90%的信息传到大脑是通过视觉形式,而且可视化信息被大脑接收的速度比文字信息快60000倍。可视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抓住要点、关键和本质,帮助我们进行深层次系统的思考。

      1、思维导图与教师教学: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传统教学设计是通过文字进行表达,长篇大论的文字表述对学生认识整体性增加了难度。思维导图可视化表达的优势,使我们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能够通过关键字的运用将教学的重心突出地表现出来,将学生最需要掌握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不再需要冗长的文字。

      在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每一学科有一个宏观目标,主要是学科层面和整册教材的视角。聚焦于国家课程标准,从标准出发,走向整册教材,让教师明确“教什么”。如小学低年段英语主要是: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在宏观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对整个学段和知识点都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就要关注教材中的单元层面,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篇章的串联、挖掘,扩大课程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

      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就能使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素养和知识点逐步落地,使每一篇文章的教学都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要对每一篇课文和知识点进行教学,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目标意识、关键要素、层级意识。

      2、思维导图与学生学习:

      以视觉资料来补充文字或演说内容,就更容易给信息接收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学习的存在,主要以视觉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它要具备五个特点:1、非常清晰,而且较为简单;2、通常字数很少;3、包含图标、图片、彩色字符等;4、适合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5、有明确的标题来说明导图的主题。

      阅读题材三大类:叙事性故事、说明性文章、诗歌。叙事性故事:情节与背景、人物、语言、主题与观点;说明性文章:主要观点、关键细节、词汇;诗歌:想象、字词、情感。阅读过程重在培养分析能力、比较能力、推理能力、整合能力。

      思维导图的图型主要有:分析图、对比图、情节图、流程图。

      写作:如何表达更好理解。如果说阅读是“输入”过程,那么写作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融入情感的“输出”过程。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很喜欢看书,可写起作文一样头疼,很多学生其实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说得乱七八糟,缺少逻辑性。而通过结构化、图像化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写作的内容、思路和结构上有更深入的了解。从内容上,小学阶段写作主要有写事、写人、写景三种,从年龄层次上来看,从词语的积累到句子的练习再到段落的安排、文从字顺。

      这堂课早就学完了,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一直没写简书,只好今天抽空补上。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信息,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它优于文字内容而便于大脑记忆,能大幅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谓学习工作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思维导图,全面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习轻松快乐而富有成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