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树,安眠
现在流行“小确丧”。大家都疲惫倦怠至不想喝油腻的鸡汤,只想安静的歇会儿,手边有什么,喝什么。轻呷一口,仪式感极强的眯起眼睛满足轻叹。趁机自由的楞会儿神,想什么都行,干什么都可以。然后,不得不起身继续忙碌或是嬉笑怒骂。
活脱脱就是活着的模样。我抓我的小幸福,或是抱怨我的不开心,都只看我乐意。真好呀。
然而。
每个人印证自己的方式不同。事业,物质,权利,爱情,人脉,或是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和宁静。当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感和盲目感被分散消弭在具体的事物上,而时间也在合理的消逝着,内心自然会慢慢平静。
大多数人“心动”的精力是有限的,某种事物可以取代要去寻求的饥渴感时,躁动就会心安理得的退步休息。但也有人的探寻似乎永远没有边际。
每天忙碌,思考,夜深人静时焦虑和无力感如期而至。不知道打开谜题的钥匙在哪里,于是不敢懈怠的尽情尝试。然而,忙碌不代表充实,得到也不是想要。明明在竭尽全力,明明在前行,但慢慢消失的信心会将前路延长至遥遥无期。
这就是绝望。回答不了在寻找什么,无法明确航向。唯一能感知的,便是心底的焦躁以及急需填补的饥渴,能确定眼前的不是想要的最终。
是个独自上路的流浪者,即便身处人群,那个世界却只有自己。这一路,也只能有自己。这是每个人能被称为“个人”的原因,注定了有些路只能自己挣扎,逃离或妥协。
然而,对于已经上路的人来说,妥协是很艰难的。不是清高或倔强,而是所有的上路都是迫不得已。那种急迫寻找的渴求是种浸血入骨的饿,即使没到终点,也需要“走着”补给微不足道的能量。
于是,躯体以外的所有空间,不得不承载众多的焦虑和流浪。
有时会想象,能不能有一种超乎血液以外的强烈纠缠,用以印证我与这个世界的联系。然后告知会存在的意义,即将抵达的终点,以及可以流进能源的裂口。
“她确定这件事情,使心里那一头走动游荡的野兽获得休憩,停止漂泊,在一棵花树下饮水睡眠”。刚刚走进荒漠。确定,花树,清泉,都是可期待。
真正的寻找和弃绝,需要付出代价。孤寂,疼痛,辩证,挣扎或是更漫长的流浪?!
呵。
20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