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的90年代》第一卷 童年伊始 第二章 八月半前的赶集

2017-10-18  本文已影响30人  残灯飞雪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 @残灯飞雪
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传播知识。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并留言告知博主,方便文章有误改正之后能找到原文!!!
原文链接:www.xiaoguochun.com.cn
起点中文网:https://book.qidian.com/info/1010623693
创世中文网:http://chuangshi.qq.com/bk/qc/20623693.html

第一卷 童年伊始

第二章 八月半前的赶集

时间一转已经入秋,在这个南方小村镇9月的天气依旧延续着夏日的炎热,幸运的是早晚的天气慢慢开始凉爽些许,不再像夏日那样连夜晚都是热浪滚滚,令人烦躁。临河高大整齐的树木上还有几只知了(蝉)在鸣叫,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此起彼伏的蝉鸣与和缓的风声交融在一起,葱郁的树叶在阳光下闪耀着翠绿的光芒,光是在这秋风蝉鸣的自然交响乐中欣赏着绚丽迷人的树木,就足以让人度过一个下午的时光了。时间就是如此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流逝着,宁静、平和、舒适、温暖,你几乎感知不到她的存在,但你清楚她一直客观的在你身旁,与你一起走过光阴,一起在河道树旁安静的呆了一整个下午,从未离开。

不经意中,农历八月十五的日子快到了,中秋这一传统的节日象征着家人团聚的日子,而这个小村镇也一直延续着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八月节前两天刚好是赶集的日子,方圆十几里各个村子里的人都会在这一天聚集在延伸一两公里的集市上,那叫一个热闹。

农村赶集时间并不是统一的,几乎每个乡镇集市的时间都不一样,在这个小村镇的时间是逢五逢十为大集,次日为小集,五天一轮转。赶集这一天,村子上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一定会起个大早,梳洗一番,然后三三两两的从远近不同的家中出发,边走边聊,好不热闹。要是路上遇到许久未见的老友或者亲戚朋友,便停下来互相了解一下对方近况以及家中事务,又或者寒暄几句家常。那个年代的乡村没有公交,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的人家也是不多的,这就让很多邻村的老朋友无法经常见面,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或者偏远的村子,那么赶集就成了一种很有默契的聚会。每逢赶集日,买卖东西是一部分,邻村老朋友见面也是一部分。到集市去的人中,有很多就是为了能够碰到个老朋友,以便叙叙旧的。

天刚蒙蒙亮,近乎圆润的月亮就那么像是灯笼一样挂在青色的天空上,尤其是在星星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明亮,把点点光芒洒向这人间。有几户集市街道两旁的人家已经起床亮了灯,集市上可以见到许多村民已经早早的占好了自己的摊位,正忙着把带来的物品摆放起来,有幸运的已经迎来了今天的第一笔生意,来了个开门红。在集市上有一条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规矩,如果你是摊主今天开张的第一位客人,那么你也会有一个额外的惊喜福利,那就是你跟摊主的谈价几乎都可以被对方接受,除非实在是对方接受不了的过分压价,只要能够回本,哪怕不赚钱甚至吃亏些许都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开张做生意图的就是个吉利。

不多时,太阳随着时间慢慢升起,太阳的强烈光芒慢慢掩藏了月亮的踪迹。一大早来赶集的人流逐渐多了起来,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石桥上宰杀鸡鸭鹅的牲畜交易区,一只精神饱满的老母鸡被顾客挑选中了,在被主人抓出笼子的那一刻,它扑腾着翅膀展示嘹亮的歌喉,做着临死前最后的挣扎,像是一名赴死的战士临行前的壮歌。

集市上,有村民在叫卖着自己家田里的当季农作物,比如瓜果蔬菜、藕粉、玉米面,不但新鲜而且价格实在,还可以讲价;水产摊位的地上并排几个大盆,里面分别盛着草鱼、鲫鱼、鲢鱼、黑鱼、鳅鱼、龙虾、河蚌各种河鲜,螃蟹在桶里挥舞着钳子叫嚣着;卖猪肉的摊位上,凌晨新鲜宰的半边整猪安静地躺在案桌上,摊主正按照不同部位一块块的切割着,旁边的铁架上悬挂着大猪头、猪尾巴以及猪心、猪肝、猪肚、大肠、花油(猪板油,用来熬制猪油,剩下的油渣烧菜也是很美味的)之类的猪下水(猪的内脏);服装摊子上卖的不是牌子,价格实惠、穿着舒适为主;做手工的老手艺人面前摆放着编制的竹篓竹筐、簸箕、扁担、菜篮子、鸡毛掸子、竹枝扎成的扫帚、高粱糜子做成的笤帚、高粱秸秆做的炊帚,老人们虽然上了年纪可是手脚依然麻利,每一件经过半天或者几天做出来的手工制品也是经久耐用,能用上个十多年依旧完好如初。

乡村赶集不像城市的逛商场,乡村的集市相较商场有一种喜庆热闹的气氛,就像是过年的感觉。好多人去逛集市主要不是为了买东西,纯粹是为了感受一下那种喜庆热闹的氛围,顺道看看集市上有啥新鲜货,如果如意的话就会下手买回家。农村的集市不同于商场,每天摆出来的产品都一样,顶多就是个价格差异。但是乡村的集市几乎每次都是不同的,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山珍野味,比如有人卖野猪肉啊、野兔啊,这些都是不定时的,要运气好才能遇上的。

年少的孩童也是喜欢跟随大人一起赶集的,集市不仅热闹,还有很多美食和趣味。看到集上卖的糖葫芦,孩子们都馋的了不得,能吃上的都能高兴上一天。令孩子们垂涎的,还有摆在摊子上论个叫卖的包子、馒头,糖果摊上摆放着的罐子里装满了水果糖、薄荷糖、芝麻杆、奶糖、五香瓜子等糖果瓜子,糕点摊上挨个并排摆放的桃酥、麻花、饼干。

从家长那接过酸甜可口的糖葫芦,满脸兴奋的孩子跑去和小伙伴们分享,炫耀着刚到手的美味,然后一起跑去看修鞋匠的奇妙技艺,待上老半天。修鞋的老师傅在修补着一把雨伞,经过师傅加固的伞比新买的天堂伞还要结实的多,几双皮鞋、一只铝锅、还有一个背包都在师傅的身边排着队,仿佛不管什么东西经过师傅的一番改造都能化腐朽为神奇。不远处还有一位脚踏“蝴蝶牌”老式缝纫机的裁缝,若是衣服上有个缝缝补补的交给她就好了,不着急的等一会,要是有急事的下次赶集的时候来取便是。
当下时节,临近八月半中秋节,集市上还售卖着沾着露水的莲蓬、藕、石榴、鸡头米(新鲜芡实,水八仙之一,下章节拜月会详细讲述),以及飘香的月饼、新鲜的水果,集市上几乎每人都手提了一些,嘴馋的小孩已经拿起一个莲蓬剥了起来,或者小手握着一个五仁馅的月饼心满意足的吃着。

正如冀东一首民歌所唱:“从春忙到大秋里,腌上了咸菜忙棉衣,杂花子粮食收拾二斗,一心要赶乐亭集。乐亭南关把粮食卖,卖了粮食置买东西,买了江南的一把伞,又买了圆正正的一把笊篱。槐木扁担买了一条,担粪的荆筐买了两只,零碎东西买完毕,饸饹铺里拉驴转回家里。”赶集村民都有着一股喜滋滋的劲头儿。

乡村集市上的乐趣比买卖东西更有些意义,赶集不仅加快了乡村的商品流通,还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同时促进文化交流、信息传播,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而对走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讲,更多的是对曾经生活的家乡的依恋,以及对那段曾经时光的留恋与回忆。

作家的话:

小时候每到逢集的时候,我都很开心。阅读完本章的你呢,是否有牵动你的一些回忆,赶快加入讨论吧!
希望您继续支持本书!!!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 @残灯飞雪
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传播知识。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并留言告知博主,方便文章有误改正之后能找到原文!!!
原文链接:www.xiaoguochun.com.cn
起点中文网:https://book.qidian.com/info/1010623693
创世中文网:http://chuangshi.qq.com/bk/qc/20623693.html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