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宋代理学三书随劄-《近思录》12警戒(上下)
钱穆:宋代理学三书随劄-《近思录》12改过(上下)
(十二)上
第十二目改过及人心疵病。全书十四目,惟改过二字重见,亦可见朱子当时编为此书特重此两字。重功利,则惟言进步。重道义,则无进步可言,惟求改过。而一切人事过失,其本源则尽在心,工夫亦尽当在心上用。理学家始言气质之性,则性上亦非无病。但变化气质,工夫则仍在心上用。心须存养,以待长成。程朱多言性即理,陆王乃言心即理。但理无可改,亦无所谓病。性与心皆有病,而工夫则尽在心上用,不能在性上用。故自为学工夫言,程朱言性即理,较少失。陆王言心即理,则多失。今人又好依西方哲学家言批判程朱陆王之是非,则又隔了一层,非能真搔着痒处矣。
(十二)下
《近思录》卷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凡三十三条。明道言:“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苟得外面物好时,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却已先不好了也。”今按:近代人则尽把心放在外面物上去,甚至拼其身以争,甚至举其家倾其国以争,所争亦仍只是些外面物。
明道又言:“人于天理昏者,是只为嗜欲乱着他。庄子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此言却最是。”今按:人皆认嗜欲即己心,却不知天机是何等样物事,优游涵养,正为养此心之天机。《语》《孟》则称为德。
伊川言:“阅机事之久,机心必生。盖方其阅时,心必喜。既喜则如种下种子。”今按:此条亦本庄子。何谓机心,此亦难言。西方文学小说戏剧乃至现代之电影电视等,岂不亦阅之心喜便得,那再问种下了何等种子。上引二程语,则尽是不合时宜之言,此正所谓人心疵病也。
警戒第十二卷
1、濂溪先生曰: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2、伊川先生曰:德善日積,則福祿日臻。德逾於祿,則雖盛而非滿。自古隆盛,未有不失道而喪敗者。
3、人之于豫樂,心說之故遲遲,遂至於耽戀不能已也。豫之六二,以中正自守。其介如石,其去之速,不俟終日,故貞正而吉也。處豫不可安而久也,久則溺矣。如二,可謂見幾而作者也。蓋中正,故其守堅,而能辨之早,去之速也。
4、大君致危亡之道非一,而以豫爲多。
5、聖人爲戒,必于方盛之時。方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則驕侈生,樂舒肆則綱紀壞,忘禍亂則釁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亂之至也。
6、複之六三,以陰躁處動之極,複之頻數,而不能固者也。複貴安固。頻複頻失,不安於複也。複善而屢失,危之道也。聖人開遷善之道。與其複而危其屢失,故雲"厲無咎"。不可以頻失而戒其複也。頻失則爲危。屢複何咎?過在失而不在複也。
7、睽極則弗戾而難合,剛極則躁暴而不詳,明極則過察而多疑。睽之上九,有六三之正應,實不孤。而其才性如此,自睽孤也。如人雖有親黨,而多自猜疑,妄生乖離,雖處骨肉親黨之間,而常孤獨也。
8、解之六三曰:"負且乘,致寇至,貞吝。"傳曰:小人而竊盛位,雖勉爲正事,而氣質卑下,本非在上之物,終可吝也。若能大正,則如何?曰:大正非陰柔所能爲也。若能之,則是化爲君子矣。
9、益之上九曰:"莫益之,或擊之。"傳曰:理者天下之至公,利者衆人所同欲。苟公其心,不失其正理,則與衆同利。無侵於人,人亦欲與之。若切於好利,蔽於自私,求自益以損於人,則人亦與之力爭,故莫肯益之而有擊奪之者矣。
10、艮之九三曰:"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傳曰:夫止道貴乎得宜。行止不能以時,而定於一。其堅強如此,則處世乖戾,與物睽絕,其危甚矣。人之固止一隅,而舉世莫與宜者,則艱蹇忿畏,焚擾其中,豈有安裕之理?"厲薰心",謂不安之勢,薰爍其中也。
11、大率以說而動,安有不失正者?
12、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婦有倡隨之理,此常理也。若徇情肆欲,唯說是動,男牽欲而失其剛,婦狃說而忘其順,則凶而無所利矣。
13、雖舜之聖,且畏巧言令色。說之惑人易入而可懼也如此。
14、治水,天下之大任也。非其至公之心,能舍己從人,盡天下之議,則不能成其功,豈方命圯族者所能乎?鯀雖九年而功弗成,然其所治,固非他人所及也。惟其功有敘,故其自任益強,弗戾圯類益甚。公議隔而人心離矣。是其惡益顯,而功卒不可成也。
15、君子"敬以直內"。微生高所枉雖小,而害則大。
16、人有欲則無剛,剛則不屈於欲。
17、"人之過也,各於其類。"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過於愛,小人傷於忍。
18、明道先生曰:富貴驕人,固不善。學問驕人,害亦不細。
19、人以料事爲明,便侵侵入逆詐億不信去也。
20、人於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個身與心,卻不要好。苟得外面物好時,卻不知道自家身與心,卻已先不好了。
21、人于天理昏者,是只爲嗜欲亂著他。莊子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此言卻最是。
22、伊川先生曰:閱機事之久,機心必生。蓋方其閱時,心必喜。既喜則如種下種子。
23、疑病者,未有事至時,先有疑端在心。周羅事者,先有周事之端在心。皆病也。
24、較事大小,其弊爲枉尺直尋之病。
25、小人小丈夫。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惡。
26、雖公天下事,若用私意爲之,便是私。
27、做官奪人志。
28、驕是氣盈,吝是氣歉。人若吝時,於財上亦不足,於事上亦不足。凡百事皆不足,必有歉歉之色也。
29、未知道者如醉人,方其醉時,無所不至,及其醒也,莫不愧恥。人之未知學者,自視有爲無缺,及既知學,反思前日所爲,則駭且懼矣。
30、刑恕雲:"一日三檢點。"明道先生曰:可哀也哉!其餘時理會甚事?蓋仿三省之說錯了,可見不曾用功,又多逐人面上說一般話。明道責之,刑曰:"無可說。"明道曰:無可說,便不得不說。
31、橫渠先生曰:學者舍禮義,則飽食終日,無所猷爲。與下民一致,所事不逾衣食之間,燕遊之樂爾。
32、鄭衛之音悲哀,令人意思留連,又生怠惰之意,從而致驕淫之心。雖珍玩奇貨,其始感人也,亦不如是切,從而生無限嗜好。故孔子曰:"必放之。"亦是聖人經歷過,但聖人能不爲物所移耳。
33、孟子言反經,特于鄉原之後者。以鄉原大者不先立,心中初無主,惟是左右看,順人情,不欲違。一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