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且坚毅】写给三百天前的自己
“每天三件事”之300天复盘本文创作于2017年光棍节,为了纪念自己从2017年1月16日开始每天发布当日计划3件事,成功坚持300天。
2017年1月16日至2017年11月9日,在这300天里,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场“自律马拉松”。按照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中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天安排三件事,并且反省总结昨日的收获和做一件但确实幸福的事,收获满满。
先谈感谢
首先要最最感谢的,不是1月16日说开始的自己,而是后来299天里,没有随便说放弃的自己。因为,说开始和放弃都同样容易,只有反人性的坚持与勇气,才会让人生的风景有所不同。谢天谢地,我还在路上,这是一场无限游戏,不为结果的游戏,以继续游戏而持续的游戏,只为在路上,永不止步。
其次要感谢的是家人和我的“超级个体联盟”等几个群内的朋友,感谢你们的支持、鼓励和宽容,没有这些,也就没有一切努力不但不可能有结果,也不可能有意义。
概括复盘
三十多岁的年纪,有三个最好的投资选择:一个更卓越的自己,一份能够全情投入的事业,一位查理芒格式的合伙人。
【大收获】:找到了自己的核心诉求和弱点(过分渴望获得认同和指引,对未来缺乏勇气,对过去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学习自律和反思、懂得了选择的理由,应基于价值,而非优势。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而是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件衣服,而是有值得才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爱才结婚,因为我们不怕苦,只怕苦得没有价值。因为我们不怕累,只怕累得没有意义。
【小改善】:开始能够分得出轻重和主次、养成了灵感第一时间记录的习惯、学会用目的来衡量与取舍、能够允许别人在面前吹牛逼、掌握百知谷学习法。
【小惊喜】:三件事300天、5+2间歇断食、思想夜宴、关闭朋友圈更新提醒。
【不到位】:断舍离、耐心和情绪控制、古迪逊定律、少即是多。
【小目标】: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收获礼包
秦伐赵,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看完《大秦帝国》对这段历史的诠释,我的看法是救不救都有道理,就像生活要平淡还是要烟火一样。只是务必“谋定而后动,行且坚毅”。
以下是这300天里,每日收获到的想法和金句,整理后放在了下面,有机会应该在细细归纳和整理,未来会把整理后的办法再发出来:
成功不是状态,是一种姿势;幸福不是条件,是一种感受。
每种干法都有自身的生命力,不应因清高而瞧不起政治,不应因身先士卒而瞧不起运筹帷幄
当前不是计划经济,也不是彻底的市场经济,而是官僚经济。
了解诉求,更要了解诉求产生的原因。产生诉求的原因,是诉求最核心的部分
一个利润中心需要三种人:媒体人、产品人、运营人
只有弱者才追求公平,才会要求还我清白,并且这种方式,通常得不到公正和清白。
分析痛苦,品味幸福
所有的误解,均来源于不理解,很多的不理解都来源于视角不够丰富。
控制和约束自己的想法和表达,不要疯狂的输出,要成长,就要剔除性格中桀骜不驯的部分。
所谓的民主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谓的政治都是为胜利联盟服务的。
一旦成为管理者,你就被插上了“管理者之刺”,你和员工要保持合适的距离。
领导要让别人干活,只要做好三件事-授权、激励、培训
时刻提醒自己,让资源为我所用,而非为我所有?
愿上天给我力量,改变可以改变的事;赐予我勇气,接纳不可改变的事;给予我智慧,区分两者。
WOOP法则&执行意图,要给自己设计碎片时间的IF-THEN清单
示弱与逞强,都是手段
整理家中的所有电子物品,分类,鉴定功能可用性,扔掉不需要和不好用的。
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构建利益链的方式推进工作
你裹挟了多少利益,就可能拥有多大成功
一项成功的管理咨询,最重要的因素同样不是方案本身,而是做方案的过程,你能将多少上上下下的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卷入其中!
读书多没用,重在领悟。干活多没用,贵在亮点。建议多没用,贵在有需求。所以,精力很宝贵,读懂一本书,干好一件事,不提免费的建议。
用词至简,文风信达。
抱怨之所以成为坏事,是因为你把满足自己需求的期待放到了别人身上,所以也和成长无缘了。
成年人的眼里没有对错,只有利弊。成熟的成年人眼中的利弊是多层次的,可随着新知识的get而转化的。
私人董事会、思想夜宴、异业联盟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会觉得自己要对雪崩负责。
你不可能一个人到达目的地,任何领域的成功都无法独行。
没有什么快乐能享用一辈子,我们都在迁徙和逃亡的路上,先照顾好自己,才有机会重拾新的快乐
体察自己的情绪,并给情绪以反馈,善待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我仔细观察某人了吗?我今天伤人了吗?别人可能对我有怨恨吗?
沟通就像调频收音机,频道对在一起,才能听清对方在说什么。
把打碎自己的小石块,捡起来,汲取入自身,再重构,这就是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管理就是破局而出的智慧。
工作能力强的三个标准,分得清优先级,安排好精力配比,分得开重要与细枝末节。
管理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品,所以理解是前提,就像听比说重要,懂比爱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
越高级的管理越趋向于管理动力,越初级的管理越趋向于管理目标。
管理有能力又有愿望的人,要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管理有能力没没愿望的人,要识别愿望盲区。
话出口前四步:揣摩,优化,回味,包装。
供应链领域的四大问题:成本做不下来,速度做不上去,客户要的我们没有,我们有的客户不要。
沟通中的控制力:讨论而不争辩,遇到反驳而不立即回应,必要时岔开话题。
把真实目的隐藏在普通问题或者弱智问题中,不要以为客户脑子有问题,他们只是另有目的
最强的武将、最强的丞相、最强的军师,都匍匐在刘邦脚下。别人懂的,都是业务。他最懂的,是关系。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所有的观点,要根据环境、舆论、对象的不同,有先后、有详略、有保留的说出来,才可能达到目标,除非你根本不在那个目标。
古迪逊定律(别做被累坏的领导:选择适当人才;理清团队目标与方向;理清成员的权责;取得适当资源支持团队,有效指引成员找到方法;有能力去追踪或审视团队的绩效,带领执行计划,激发团队的成就。)&别让下属的猴子爬上你的肩膀。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成为专家的三级跳:第一系统学过、第二系统做过、第三系统总结过。
先尝试理解,后尝试被理解。
已存在的东西,要先了解其何以存在,再去质疑其存在的意义。
无所适从、消极怠工的情绪是会传染的,领导者肩负着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并将这种希望传递出去的责任。
陪客户喝的每一顿酒,都是因为做产品时少流了同样的汗,产品不行,营销补,营销不行,渠道补,总要擅长一样。
越是能力低下,看到的问题就越独特,就像凡人总觉得自己在苦难的最深处,但是佛看到的却是一般无二的芸芸众生。
用应急反应做事,只是被事推着走,没有战略取舍,迟早要吃大亏。
让他重视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他支出足够的成本。
要分清什么是结果,什么是争取结果的手段,就像,你希望得到和平,但恰恰不能用和平的手段。
价格区间理论,“营销,就是价格以产品为载体卖出去”-科特勒
人性当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人们总是对勉强够得着、但还不能轻松得到的东西充满期待。
选择的理由,应基于价值,而非优势。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而是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件衣服,而是有值得才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爱才结婚,因为我们不怕苦,只怕苦得没有价值。因为我们不怕累,只怕累得没有意义。
| 如何与比你厉害的人交朋友 | 做一个尊敬自己的人,面对上面,把自己当人,面对下属,把对方当人,让自己成为值得帮助的人,面对暂时不如你的人,多提供帮助。
不要试图给领导开脑洞,或者脑洞可以开,但是记得注意尺度。Show和Show off的尺度很难拿捏,不如就Hold住吧。
观察并识别别人的态度,有助于发现和理解别人的意图,更有助于预测别人的行动,是他心通的第一步。
战略必须先帮助你在当下破局,否则就毫无意义。
受责备时,借口、台阶和客观理由都是不必要的,责备你的人多半不care,自然。憋住,挨骂即可,不吱声收益最大。
关系是网状的,与你相连的节点,肯定也与其他节点相连,你不是独一无二的,不是不可取代的,你的行为也必然通过各种节点向外在秘密传播。
学会不同意和拒绝之外的第三种成年人的沟通技巧,就是拖延等待时机。
专注头部,日拱一卒,优势迭代。
思想要前瞻,观点要含蓄,行动要务实。
在目标上专注,在手段上多元。学习,必须依托于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展开,并多元地寻求答案。
有多大价值,必然已存多大的价值网。
老板的目的永远不会是让你养活自己,而是让你养活他,所以定位于自给自足肯定是不及格的答案。
每个不合常理的疑问,都有合情合理的目的。
百知谷学习法,百知谷前三页能解决的问题不要问别人。
六经注我读书模式。
将与沟通对象的聊天内容整理出来再发给他,是一个很棒的获得信任的方法。
做更少但更好的事,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
在垃圾时间里,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上。
沟通不是宣泄:沟通强调的是交互,要掌握好输出的流量与流速,要关注沟通对象的感受与情绪,点到即可,适可而止。
每一个道理,都要勤加练习:听懂、看懂、读懂都仅仅是觉察到,仅仅是开始,而要做到“心领神会、信手拈来”,还差着千百次的练习。朋友圈里发句鸡血,其实毫无意义,生活与工作中的融会贯通身体力行,才是不宣之秘!
问题常有,重要的是厘清轻重、缓急、主次:原来一直是个忙碌的小愤青,且患有轻度的“问题解决强迫症”,发了问题,就要马上着手解决。翻过一个个山丘才发现,原来问题解决是解决不完的,越是优秀的行者,越是可以有选择性地与问题共存。现在想来,之前还是太年轻,太过希望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重视,所以常常放大所发现的问题,而忽视了全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