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内讨论的一点建议
昨天群里有一位朋友提了一点自己的问题,引发了群里的一些讨论。
我看到大家的热心,很开心,但还是有点遗憾,我没有看到太多实质性内容。“什么是哲学。我最近读了什么书。推荐哪一本书。哪本书好不好。”
不不不,我个人不希望我们群里的讨论是这样的。
“恕我直言”,这位朋友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可能大家并没有仔细去听。
当我们在这样谈论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如果从“自立”的角度,怎么去理解这场讨论。
我有一个模型: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你在进行外部描述/评价,还是内部表达?
“我在读哲学。我觉得你应该读哪一本书。”——当我在说“我读了什么书”的时候,我传递了一个怎样的信息呢?我有没有在借着这本书、借“哲学”之名在彰显自己?
我所谓的“外部描述”,就是只给这个事情一个名义、名头、头衔,却回避了自己跟一件事情的关系,没有从内部去体会这个事情,没有自我的表达。——OK,我知道了这本书,可是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跟我的问题又有什么关系?
放在更大的语境下来说,把你身上的那些title、职称、外部指涉的身份拿掉,你到底是谁?
很抱歉,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希望在群里听到大家仅仅只是谈论 “我读了什么书,什么书很好,你应该也去读什么。”——听起来好像小朋友说“我这次考试考了90分”。不。我想听到你们说“我学到了什么”——哪怕是一个词,一个简单概念的启发,对一个观念的复述,带你带来的一丁点儿震撼感受。当你借着书本的Title和哲学的名义在外部描述的时候,你是不是离自己越来越远,是不是把真实的自己给藏起来了? 那么,你自己还看得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本书吗? 读书也可以没有预设的目的,我认同;毕竟带着娱乐和欣赏的角度去审美,也是我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可是这些审美体验给你带来的感动、带来的生机,难道不是更需要表达吗?
我不是评价大家的讨论就是“刷存在感”;但是具体的发言,每个人想要说些什么,我希望大家先在头脑中问一下自己,我的发言对我自己和他人,有没有实质的价值。(200多个人的群,每一句话占用的注意力和时间都会被放大两百倍)
我明白,真正地表达自己,真正的“内部表达”,确实是需要勇气的。但对我而言,生活的本质之一就是要去表达——而我在渐渐学会不去表达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不要让书本和知识变成跟刷微博一样的纯粹信息流。
分享一段林语堂的文字:
“我觉得智和勇是同样的东西,勇乃是了解人生之后的产物……如果智不能生勇,智便无价值。智抑制了我们愚蠢的野心,使我们从这个世界的骗子(Humbug)——无论思想上的或人生上的——手中解放出来而生出勇气。”
至于那位朋友的问题,我希望你能对自己的觉察更深,把事情阐述地清楚一点。
(初中文化,压力大;看了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精神方面出了问题、是不是不该读哲学;经常在想我是谁,为什么会在这个世界上,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
我相信你正在某些痛苦和困境之中,但你自己要学会自己看清楚自己面临着什么,你具体的问题和困境,给你带来痛苦的到底是什么?换一个角度说,你希望在群里得到安慰、鼓励,还是想要学会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
就我自己而言,我之所以参加学霸猫的课,最开始是来自被这么一段话啪啪啪打脸:
“后来有一天我终于知道,我,就他妈是用有文化,来合理化自己”又懒又穷又没有性生活“这件事而已。就他妈是用社会的问题,用各种华而不实的知识概念八卦热点,来逃避面对自己的问题。
稍有点聪明的人,都是”想得多,干得少“的类型,自己不愿意干活吧,又想满足欲望又不想受苦,不愿意经受挫折吧,就开始给自己找各种理由。”
你所说的一些问题,大多都很模糊,我能感觉到你的不自信,而这也是我们要读“自立”的原因。
我想,本质上,所有人能给的都只是建议。譬如说我可以给你推荐学霸猫的文章,我可以给你推荐许许多多锻造了我三观的书,但这些书背后我的经历和思考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的跑道都不同。我不相信有谁能成为谁的人生导师。我相信你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经历和秉性。你必须拿起你自己上路。
希望《自立》能给带给你它带给我一样的鼓励和信心。
这里再引一段《自立》里的话:
“我们来到哭泣者的身边,却并不是传达真相、给他们心灵上的震撼、使其恢复心智,让他们能够重新与自己清醒地对话;反而陪他们一同坐下来嚎啕大哭,以示同情。而自助自立的人永远受到上天和人们的眷顾。……
一个人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总是要有个获得的过程,他自己获得的东西才是他真正的财产,而不是候命于规则制定者,或群氓,革命,火灾,风暴,或者是银行破产。”
六月十三日
大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