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错误,鼓舞敢学的信心

2023-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晴方可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犯错,那么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和谐的、开放的课堂,教师给了学生犯错的底气与自信,但对照现如今的课堂,学生压根不敢犯错,教师也不愿让学生在课堂上出错。这一章节尤为意义,原来错误也是有生长点,我们也可以从中挖掘学生成长的契机,将错误变成宝贵的学习资源。

很多教师的误区都是在课堂是尽量让学生少犯错,尤其在公开课上,公开课想要上一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好课,那么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辅相成,但这也意味着课堂要少出错或者不出错,不然课堂卡顿或者纠错需要时间就会让课堂无法顺利进行。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看到学生出错会丢面子,所以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很多教师在公开课上会专门点一些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因为这些学生反应更快、思维更灵活、与老师心意更相通,而且如果老师熟知班上同学的话,还会有意不点那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生怕点到学生回答不上课,教学进度受影响。有时还会发现一节课上老师会反反复复地一个学生,哪怕被点的学生口吐莲花,那也只是他一个人的的思考,并不能代表全部。

一旦教师有这种想法,害怕学生在课堂上出错。那么学生就会少了很多自主致知,深度学习的机会,因为很多学生乐意尝试某种解题思路,却被老师叫停,然后被老师灌输正确的解法,无形当中扼杀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因为怕犯错所以不给出错,但错误还是会存在的,正视课堂上的学生犯错,教师需要扭转自己的观念,学会容错。

如果将犯错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那么对学生来说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因为学习必然会犯错,但学生可以在“犯错——改错——再错——再改”中螺旋上升,而新错不等同于旧错。期间差异就是学生学习的量变,也蕴含着质变的可能与能量。新错为创造过程中生成的错,那么犯错本身即为创造之举。那么教师就可以换一种角度看待问题,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创造之举,对待学生犯错的态度也就会截然不同,真诚地对待犯错的学生。

教师还应该确立一个错课观:无错之课即错课。

学生学习一定会犯错,或大或小,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一点错都没有犯,那么要不就是老师一言堂,丝毫没有给学生犯错的机会,要不就是课堂毫无深度,要不就是教师过于呵护学生,都会导致毫无错误。为什么会有无错之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有违课堂公平,有悖教学伦理。

二是止步于粗学浅尝,远离深度学习。

三是惯于规行矩步,泯灭创造可能。

无错之课反应出来的问题也是非常可观的,回想自己曾经上过的一节公开课,自己其实下意识的总会点平时比较优秀的学生来回答,其实潜意识里就是不想学生出错,但自己会做一个斟酌,简单的知识性问题我会点基础较弱的同学来回答,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一般会点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但是这种时候,一般也是只有这些同学会举手,公开课上有时会下意识地点明回答,来不及思考太多,特别是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半天没有学生回答,好不容易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这时候哪里会考虑他是优生差生的,他的举手就是打破课堂的尴尬呀。

其实老师害怕学生出错也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为什么害怕出错,因为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足够的机智来处理或巧妙引导,处理不好课堂也会走偏。将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真的取决于教师的能动作用,那些有着很深的教育情节,很好教育慧根的教师善于化腐朽为神奇,而另一些教师,却可能错过宝贵的转化契机,抑或让小错铸成大错。扪心自问,自己并不属于有教育慧根的老师,但自己一直都在努力。

教师不仅端正自己对待错误的态度,也要转化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鼓励学生认真地犯错,犯值得犯的错。平时教学中,留机会给学生犯错,不随意截断学生犯错的思维“进程”,使他们感觉有权利犯错,这也是在为学习行为赋权和分权,当权利属于学生,这就变成了学生自主。这里的权利学生是乜有不犯错误的权利。

错误不是仅仅在犯了就可以,要想转化错误,教师还需要纠错、究错和救错。这样错误才有更多的研究可能和更大的开发价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