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读书

《超级学习者》:如何获得超级学习的硬核技能?

2022-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情绪力研习社

文 | 林 语

 3547 字

终身学习的时代真的是太卷了,一个季度过去,看着小伙伴晒出的总结复盘,光是完成List就比其他人长出一倍。

同样的上班、带娃,有的人每月能读10本书,有的人读完还能发10篇稿,而有的人能在边带娃的时间又写完了一本书。

为什么同样的时间,结果差距会那么大,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

碰巧看到华章心理最新发布的新书《超级学习者》,看了作者的经历,一下子被吸引了。

作者斯科特·H.扬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1年时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并1年游历4国,学会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韩语和中文4种当地语言。

这让人惊叹的速度,我这个普通人连车尾灯都看不到,光是时间安排上,就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有句话说,“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作者无疑就是“超级学习者”本人了,就来看看这位“超级学习者”是怎么实现的。

01 超级学习,是一种策略

提到“超级学习”的概念,书中把它定义为“一种策略”。

作者认为超级学习是一种获取技能和知识的策略,这种策略不是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案,但它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不仅如此,它还包含两个要素,“自主自发”和“紧迫激烈”。

你要自己决定学习什么,为什么而学,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开启学习的动机。

现在越来越多的读书社群内卷到不行,很多成年人在工作多年后,又重新回到了学习的行列,并且乐此不疲。

这种学习的快乐,与学生时代被要求学习的快乐,截然不同。

成年人学习靠的是内在动机,决定自己想学什么,知道学习的目的,内在动机带来自主学习的动力。

第二个要素,紧迫激烈,意味着全情投入,高强度、紧迫激烈的学习方式会让你进入一种愉悦的心流状态,专注于事情本身而忘记时间。

成年人最稀缺的就是专注力,工作压力、生活琐事、孩子养育,恨不得把一个成年人一分几半,能够定下心来投入一件事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

正因为如此,全情投入也更珍贵,把有限的时间专一地投入到一件事中,是更高效的学习策略。

书中作者还强调了“超级学习精神”,即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决定你想学什么,你想怎么学,以及制订你自己的计划来学习你需要的东西。

你是负责人,你是最终为自己的结果负责的人。

02  超级学习的9项原则

这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全书用9章篇幅来阐述超级学习的9项原则。

【原则1】:元学习

“元”,来自希腊单词,意思是“超越”,它通常表示处理“关于”某物自身或更高层次的抽象概念。

元学习意思是学习关于学习的知识。

不是学习你的研究对象本身,而是学习如何在这门学科中构建和获得知识。

作者列举了学习中文时的经历,学习汉字本身是常规学习,而学习偏旁及象形字的构成和关联,可以深入对文字的理解和学习,这就是元学习。

书中给到元学习的方法是“绘制导图”,把元学习研究分解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而学”、“学什么”、“如何学”。

通过这三个问题,找到“自己的学习动机”、“需要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在学习时会利用到的资源、环境和方法”。

【原则2】:专注

关于专注的敌人,书中列举了三种典型问题:拖延、分心和没有焦点。

“无法集中注意力/拖延”

为什么拖延?书中给出答案,在某种程度上,你内心有一种渴望驱使你去做别的事情,或者有一种厌恶使你不想做手头这项任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的确,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好逸恶劳的。

当一件事情过于困难,我们会倾向于逃避,转而去做相对轻松的事情,困难的事情就被拖延了。

“无法集中注意力/分心”

书中引用了“心流”的理论,当一项任务既不太难也不太容易时,心流则是一种介于无聊和安逸之间的愉快状态。

太简单,容易厌倦,太复杂,容易焦虑,保持在临界范围,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专注于当下。

“没有找到合适的专注点”

书中指出,有些时候不专注反而是好事。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掷飞镖或投篮球,需要绝对的专注力;解决数学题或写文章这样的学习,需要一种更轻松的专注状态;而创造性的任务,不专注反而有益。

“灵光一现”的顿悟通常不是在专注学习的时候。

【原则3】:直接

作者提出,当我们学习新事物时,我们应该努力将它们直接与我们要使用它们的场景联系起来。基于现实环境构建知识比传统策略更好得多。

我们常规的学习通常是先学习理论方法,再学习如何应用,然后找到适合应用的场景,把理论嵌套进去,进行磨合整改,最终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而直接学习,理论就在场景当中,根据实际发生的场景,来构建解决方案,进而提炼出理论方法。

直接学习,从某种程度上,省掉了迁移的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迁移后磨合的问题。

【原则4】:训练

著名作曲家菲利普·约翰斯顿曾说:

“能弹好一首音乐曲目中最难的小节,整个曲子就能演奏好了!”

训练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攻克薄弱环节。

作者指出,在学习中确定一个限速步骤,将它分离出来,并对它进行专门训练,因为它支配着你在该技能上的整体能力。

就像一条铁链,如果其中一个锁扣生锈或者损坏,会导致整条锁链断裂。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就要提前把生锈的锁扣予以加固。

【原则5】:检索

“以测促学”,通过自由回忆、自我检测的方式来检验学习效果。

心理学家杰弗里·卡皮克和贾内尔·布朗特曾做过的一个实验,通过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检验哪种方式更有效。

四种策略分别是:

一次性复习课文、反复复习课文、自由回忆和概念图。

按照惯常的思维我们可能会觉得“反复复习”效果更好,在传统教育中我们也是那样做的。

但实验结果显示,自我检测(自由回忆),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回忆、在头脑中检索信息,明显优于其他所有情况。

相比于被动接收,这是更主动的复习方式。

【原则6】:反馈

人人都喜欢照镜子,但有时我们害怕负面评价。

镜子实现的就是反馈的功能,无论任何东西丢到镜子前面,它展现的就是当下最真实的画面,不会褒奖,也不会批判。

书中提出三种反馈类型:

结果反馈、信息反馈和纠正性反馈。

结果反馈,只会告诉你整体上做得如何,但不会告诉你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差。

信息反馈,会告诉你做错了什么,但不一定会告诉你如何改正。

纠正性反馈,不仅能告诉你做错了什么,还能告诉你如何改正。

结果反馈影响最小,而纠正性反馈最有价值,只有导师、教练才能够给你这种反馈。

镜子的价值不在于展现完美,而在于让你看见如何修正缺陷。

【原则7】: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新知识后我们往往会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忘记,知识呈指数衰减,刚学完忘记得最快。

书中把遗忘比作“一个上锁的盒子,却没有钥匙”,遗忘是天性使然,不是例外,而我们仍可以通过一些辅助的方式来帮助记忆。

对此,作者提出四种记忆机制:

1、间隔:重复记忆

如果想要建立长期记忆,就不要死记硬背。

多频次地提取,再存储,有助于加深记忆。

2、程序化:自动持久

关于程序性技能,书中列举了“骑自行车”的例子,这套程序,你只要学会了,就永远记得怎么骑。

3、精益求精:熟能生巧,超越完美

记得有位老师说过,考试考察的就是同等压力情况下,自动化输出的能力。

一定量的练习可以增加记忆储存的时长,不会因为压力等原因而导致大脑一片空白。

4、助记法:一图胜千言

大脑更喜欢也更擅长视觉化的呈现,视觉笔记、知识卡片等已经被广泛应用,助记法可以在记忆困难信息时充当桥梁。

【原则8】:直觉

书中列举了费曼的诸多“魔法”操作。

别人处理几个月的问题,他一眼就能看出解决方案。

参加数学比赛,他经常会在问题还没有陈述完就能算出正确答案。

数学家马克·卡克曾说:

世上有两种天才,一种是理解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会确信自己也能做到;而另一种是魔术师,他们的大脑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运转。

显然,费曼就是第二种。

他的魔法,是对数字和物理学有着神奇的直觉。

而这种直觉,是有条理地处理了大量问题后的经验产物。

在形成直觉前,先深入思考。

【原则9】:试验

在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下,任何能力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试验去提升。

书中指出,学习是以两种方式进行实验的过程。

第一,学习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试错实验。

第二,尝试学习方法也是试验过程。

只有通过试验,才能在不同的原则之间找到正确的取舍。

试验,意味着精进,不断更新旧的观念,不断迭代新的方法。

试验,也意味着打破,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勇敢地去探索。

03  所谓“天才”,不过是努力用对了方法

读完全书,有一个很深的感悟。

我们眼中的“天才”,不过是努力用对了方法。

书中没有太过艰深的理论,但像是从不同侧面打通了任督二脉,可以有效克服学习路上的阻力,同时为超级学习提速架桥。

学习不能靠蛮力,把努力用在对的方法上,最重要的是要去实践,这才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

延伸阅读

《超级学习者》

 [加] Scott H. Young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华章心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