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格斗孤儿拯救成饥饿孤儿
近日,一段被描述为“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两名小男孩正进行激烈的搏击比赛。俱乐部表示,“收养”的孩子中孤儿占比很小,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且有正规手续。此外,俱乐部也否认格斗为商业演出和正式比赛。目前,公安机关已经对该事件介入调查。当地教育局也在调查此事,并表示所涉孤儿将重返校园。(7月25日《羊城地铁报》)
俱乐部不管是依法“收养”“格斗孤儿”,还只是拿“格斗孤儿”当成赚钱的工具,但“格斗孤儿”作为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少年,保障其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这是他们依法享受的受教育权,任何机构、任何人都无权将其剥夺,这一点毫无疑问。当地教育局让这些“格斗孤儿”重返校园,保障其受教育权,这无疑是正确也是最基本的选择和纠错措施。但是,拯救“格斗孤儿”,要从根本上解决“格斗孤儿”的困境,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显然不能止于让他们重返校园。仅仅让“格斗孤儿”重返校园,可能不但于事无补,反而适得其反。
在我们很多人看来,十几岁的小孩子就该在课堂里浩浩学习,这是他们最美好的生活。但对于那些处于饥饿、物质生活无着落的孩子来说,在他们心中,在学校读书并不见得是一件幸福的事儿,解决温饱以及享受较好的物质生活才是最幸福的事儿,也是他们最渴望、最需求的生活,逃离学堂才是他们的追求,这也是很多大凉山儿童宁可去广东工厂当童工也不愿意留在家乡、返回家乡的根本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当一个孩子的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而一心想着赚钱吃饭时,就算让他们重返校园,也没有太多意义。他们心中的厌学情绪,尤其是对物质生活匮乏的后顾之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静下心来读书。所谓的重返校园,也只不过是在学校里混日子,等待义务教育阶段毕业,仅此而已。
事实上俱乐部利用“格斗孤儿”赚钱也好,还是其他,这对于“格斗孤儿”摆脱饥饿,走出大山,未尝不是一条道路,如同巴西贫民窟的孩子从小踢足球的道理是一样的。“格斗孤儿”从小练格斗很辛苦,很不人道,但练格斗不仅物质生活有保障,衣食无忧,还能赚到钱,成为赚钱的本事,能解决自己以及家庭的生活困境。换句话说,“格斗孤儿”选择去俱乐部练格斗或者家长把孩子送去俱乐部练格斗,实质上是一种理性选择,跟他们同龄人出去打工或者练杂技没有区别,这也是俱乐部能“收养”多达400多名“格斗孤儿”的原因所在。
因此,要拯救“格斗孤儿”,除了让他们重返校园,接受基本的义务教育之外,还必须保障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物质生活,让他们不必被物质生活所困,改变饿着肚子读书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加强他们赚钱技能的职业教育,可以从他们的业余时间开始,让他们今后有一技之长,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本事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