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是一座孤岛。
躺在床上睡不着,忽然想聊一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那些事。
我和A、B是高中到大一时一个圈子的好朋友,二人后来发展成男女朋友,上大学后也逃脱不了分隔两地的命运。某天,A妹子突然打来电话,声泪俱下地向我控诉B的种种不是,二人已到了分手才能解决问题的边缘。我听了之后甚是心疼加难过,觉得同是好朋友B怎么可以如此对待A,于是我一个电话打过去,不分青红皂白的开口就骂了B,直到我最后先挂电话之前B都没有说一句辩解的话(大概是懒得解释),我骂完之后心里并没有替A“出头”后酷爽的感觉,从此我和B形同陌路,他自然也从我们的圈子里渐渐消失。奇怪的是,从那以后A非但没有被朋友“仗义执言”后的“感激涕零”,反而跟我们也生疏起来,再见已是陌生人。这件事后来在我心里留了个疙瘩,也是我年轻时在江湖上干过的傻事,之一。后来想起的时候,我其实依然还不清楚他们分手的来龙去脉孰对孰错,只觉得妹子是需要被保护的一方。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那样骂B,我像个神经病一样。
报应总是来的特别快,在我江湖之旅的后面几年,也发生过一件事直接打了自己的脸。还是同一个圈子,但我和甲的关系明显胜于我和乙。乙在有男朋友的情况下和甲暧昧不清(现在想来我认识过的人一半都是奇葩,可能我也不例外),我甚是不满,作为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我自然劝甲不要继续这种关系,然而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喝多后的甲在酒桌上将我的话对着一桌子人和盘托出,乙也在场。然后,我被当时对我怀有嫌隙的丙叫过去劈头盖脸骂的体无完肤,大意就是都是朋友我怎么能破坏大家的关系之类的,简直就是蛇蝎妇人!第二天,甲乙二人重归旧好,大家云淡风轻,只留我凌乱在风中。这件事,在我心上留了个疤。
让我彻底退出我的江湖的,是第三件事。我曾做过一个重大的决定,在我的那个圈子里引起了很大轰动,闹的鸡飞狗跳。也是这件事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世上的许多人,也重新刷新了朋友圈。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关系霎时间土崩瓦解不说,我一时间成为千夫所指,连我身边的人也受到牵连。这可能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和当年B一样的“感同身受”,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脆弱到不堪一击。
再后来,我就没有江湖了。圈子里的人还跟没事儿人一样谈天说地嗨吃嗨玩。在他们眼里,我是个渐行渐远的怪胎,然而有些伤害,是无法用时间来弥补的。
最后,说到人与人,我曾经犯过很多错——我用我以为正确的眼光去评判一个人,我以为我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正确的,因为消息的来源都是我赖以信任的人。其实不然。科学家说人的眼睛是会骗人的,就更别提耳朵的不靠谱。退一万步,即便正确的消息到了我们这里,我们就该以消息展示出的一面来评判这是个好人还是坏人,进而对其采取“措施”吗?我们从社会新闻上看过,有道貌岸然的人做尽坏事,也有满是纹身的社会大哥在床边伺候生病的老娘。就好比,假如一个好朋友来跟我倾诉他的父亲喝醉时就对他拳脚相向,我听了这些似乎也对他的父亲恨得牙痒痒,但是在宽慰他的时候我是不是得将话到嘴边的“你爸是不是人”换成“你爸怎么这样”,待见到他父亲的时候,我依然得恭恭敬敬地叫声“叔叔”,说不定还和这个叔叔聊的甚是投机。因为我不知道的是私底下,他爸爸还会给他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饭菜,他也经常给爸爸买他喜欢的花鸟鱼虫。而我对他爸爸的态度能改变什么呢,什么都不会改变,反而,对他父亲的尊重,就是对他的尊重,甚至能换回在很多重要时刻这个朋友对我的尊重。
人的情绪是很可怕的东西,被情绪点燃的一瞬间,我们的爱恨情仇都可以被放大到极点,所以为什么鸡汤总告诉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在情绪的驱使下,我们对人的评判容易盲目和盲从,再经过口耳相传,一个好人轻易变“坏”,一个坏人也容易变“好”。所以怎样保持客观的对待一个人呢,就是真诚的交流、用心去看,并且尊重任何一个人,也算是给自己留一个后退的余地。
又想起一件不相干的事。中秋节那天跟发小谈起回家的事,从我的角度,我现在俨然一个老人的思维,希望陪伴父母,常回家看看。而从发小的角度却不希望我提及此事,就好像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约束”她该怎样做。后来我反省了很多,我不应该用自己的思维去左右别人,还是那句话:己所欲,亦勿施于人(这句话是我说的)。换位思考,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