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总结

2020-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卓玛秦

从7月到11月,经历了四个月的时间,我学习了【论语】的【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及【里仁篇】。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在经典的背诵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试着用学到的圣人的经典、圣人的教诲,来观察自己的内心,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这种心灵学习的快乐。今天我就把我对这四篇的学习情况做一总结。

【论语】的编排很有次第,每一篇里的章节安排也是上下呼应,紧密关联的。

【学而篇】开篇就告诉我们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感到快乐,现在我是真正体会到了这种学习的快乐。特别是每天早上6点半到7点半一个小时的网上共学,与来自各地的老师一起探讨义理,让我受益匪浅。【学而篇】侧重于谈个人德性的涵养,所以也可以说是从利己方面来讲的。透过个人心灵提升的学习,让自己的生命能够不断的提升。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让我明白要学圣人之学,首先要做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儒家讲修己以安人,在正己的基础上还要正人,所以紧接着就是谈为政。【为政篇】就是基于个人学习的一个基础,让生命发散出一种正向的影响力,让自己,还有周遭,以及整个社会能够越来越好。为政以德,是整个【为政篇】的总纲,为政以德具体表现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里面涉及到德与礼两个要素。如孟懿子等人问孝,子张学干禄,子贡问君子,哀公问如何使民服等。德是为政的基础,为政者只有把自己的德行做好了,才会“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从政呢也是利他,所以这篇也可以理解为是从利他方面来讲的。

【八佾篇】从礼乐来讲为政的内涵,礼是为政的利器,乐是礼的一部分,与礼密切相关,所以【八佾篇】中几个章节也谈到了乐。如“八佾舞”和【雍】都是乐,但从中又反映了礼制。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礼与乐表达的是人们的思想情感,都是外在的表现,体现的确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则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在【八佾篇】第三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强烈抨击了季氏等三家的僭越。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所以【八佾篇】中虽然讲述的内容涉及到个人学养,又涉及制度的建设、文化的传承。但总体而言是从学习礼乐的角度来编排的。

【里仁篇】从仁来讲儒家的中心思想,教我们如何去践行仁。这一篇第一章就告诉我们在居住环境上就要选择有仁德的地方,或者说只有我们内心有了仁德,才会生出智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告诉我们什么是仁者,“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篇讲的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让我不断的去审读自己是小人否?是君子否?怎么才能从小人到君子,到圣人。

经过这几个月的熏修,我觉得我内心的德行在慢慢增长,学会了去自我反省,学会去感恩他人,不会像以前那样拿着照妖镜总看别人的不是了。在共学中,各位老师又通过不断的探讨,思维不断的碰撞,加深了我对文义的理解,使我对学习【论语】的热情有增无减。在学习中,我们还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友谊,这正如这一篇最后一章孔子说的“德不孤,必有邻。”

我现在还在学习【论语】的路上,刚刚学习了四篇,我就收获满满,我相信,在后边的学习中,我还会得到圣人更多的指点。期盼着我永远走在与圣人共学的道路上,无怨无悔,不亦乐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