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家”

2017-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颜灿灿

    家,原是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地方,是狂风骤雨时的避风港,是烈日骄阳时的树下荫,是心中雨点来时的宽荷叶,可巴金笔下的家却不然。

    一位老太爷艰苦奋斗了大半辈子,倾其所有,渴望来日“四世同堂”,渴望他一手打下的基业来日飞黄腾达,渴望儿孙满堂,渴望百代不衰。可……

    人啊!这辈子都守着那套吃人的礼法!

    这礼法和旧思想像恶魔,不断侵蚀、吞噬这世间种种!

    高觉新——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的可悲的少年!当初才华斐然满怀出国留学希冀的少年如今历尽千帆,归来却只能守着“作揖主义”与“无抵抗主义”,像傀儡般活着。但他为此赢得了祖父与家人的“希望”与“放心”,赢得了家里人的各种所谓的安稳与幸福,为此赢得了与梅的郁郁终生,赢得了与瑞钰的此生分别,阴阳相隔。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大概什么都没有了吧!

    高觉新遍览“新知”,却最终缚于“旧法”。他曾想过不顾一切,只为自己,却囿于他的身份——高家的希望,必须担起重任,从此苦难一人扛。这所四方的高公宅藏了他多少爱而不得的无奈与哭泣?藏了他多少儿时梦想的尸骨,旁人无从知晓,高觉慧也不知道。

    高觉慧是高觉新的弟弟,但二人性格却有着天壤之别。不同于觉新的逆来顺受,觉慧的骨血里流淌的是对于旧社会旧礼教旧思想旧家庭极端憎恨的血液,那血液,如此的沸腾,如此的充满激情与干劲,好像一个不小心就会随时喷溅而出似的,那抑制不住的冲动!

    高觉慧疯狂地热爱着新式的东西、新式的文化、新式的思想,他仿佛认定“新”是支撑他在这个烦人的世界活下去的动力。

    他目睹哥哥无抵抗的行为,气愤感慨;他亲历鸣凤不甘受辱没有出路而投湖自尽的悲戚,悲痛万分;他见证梅与瑞钰的离世,忿忿不平;他看着陈姨太捉鬼除妖等各种迷信花招,讥讽轻蔑……此间种种,仿佛王屋太行二山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再也难以忍受,他只想逃脱,只想逃脱,逃脱这个封建的家族,逃到有着相同新思想的新时代少年的上海北京,只想大步迈向新文化,那是他一生所求,一生都向往的地方啊,因为——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旧社会,这个旧社会,恶魔统治下的旧社会!《家》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最年轻的一代与靠着封建一套循规蹈矩而残存的上一辈人的冲突与矛盾,无论是高官军阀,还是奴仆下人,都给了我们心灵震撼的一击!

    巴金笔下的家是涂满着鲜亮漆色的宏伟的四方宅,然而这光辉的表面的背后到底藏着的是何种污秽不堪的脏东西呢?是高克定高克安挥霍无度只图淫逸的肮脏?是钱太太固执己见拆散活鸳鸯的任性?是淑贞被迫裹脚的心酸?是元宵节富人付钱拿花炮炸伤人的无情?是花季般的少女婉儿被迫嫁给六十多岁的冯乐山葬其一生的悲苦?

    追本溯源,这是中国两千多年前封建君主专制的时代中的缺乏人性的思想制度造成的,它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处于辛亥革命刚爆发后不久的时间段的人们如何能根除?不能。

    正如觉慧所认为的那样,站在他面前的并不只是一个高家,而是整个旧社会,整套腐朽的制度,正是这些东西,杀死了他们的梦想,杀死了他们的爱情,杀死了多少年轻的生命!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切都显得特别无力与苍白,学生聚众罢课望军阀给一个交代却扔无果而终;随时都可能在城外响起的枪炮声,无时无刻不冲击着人内心最后的一道防线。

    “这哪里是家!分明是一个狭的笼!”

    高家是由封建制度一手建立起来的,最终必会随着封建旧制的倒塌而四分五裂。这是一个时代的必然,也是当时人们可悲的命运使然!

            ——读巴金《家》有感,记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