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云起集

读史记-《周本纪第四》014-一个国家是怎么炼成的?从殷周之变到

2023-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已阅君

商朝末年,内乱频发,时局动荡。周人联合诸侯,发动内战,历经艰辛,最后在牧野决战中打败殷商,纣王自焚,武王受天命,建立西周政权。

建国伊始,千头万绪,分封诸侯、安置殷民、协调利益、国都迁址、颁布新政,还要处理兄弟阋墙、剿灭叛乱等诸多事宜,这才安邦定国。

目录

第一回 盟津观兵

第二回 牧野之战

第三回 朝歌祭祀

第四回 建国伊始

第一回 盟津观兵

周文王寿终正寝去见上帝之后,二儿子姬发顺理成章当上武王,接手了老爹的摊子,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上任以后日理万机,内管姬家老小,外管周国上下,工作时长远不止996,快赶上724了,没几天就累得吐血,只好找了几个能干的帮手。

姜子牙的年纪是个短板,远远超过了45岁,但人家博学多才,钓鱼技术了得,出谋划策屡出奇招,国内找不到更厉害的,那就破格任用,拜做老师。再在自家兄弟里挑几个。四弟周公旦鹤立鸡群,让他做宰辅倒很合适,其他兄弟都差点儿意思,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召公、毕公,给他俩做个佐佑王吧。

武王算计了半天,先把老师和几个弟弟的工作给安排好了,让他们高官厚禄,养老不愁。这是私心吗?不对,这是举贤不避亲。果然,人才队伍建设好了,西周顺风顺水,日渐强盛。

九年,武王坐车去了趟毕地,一方面给老爸文王扫墓,进献点新鲜祭礼,另一方面总结近期政务工作情况,又汇报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好让老爸对儿子放心。然后,就赶往东部战区检阅部队,到了盟津。盟津是黄河边的渡口,重要军事基地。

武王姬发是个孝子,时刻惦记着要替老爸文王实现克商的遗愿。他琢磨了半天,想了个好办法,亲自动手给文王做了一个木头牌位,用马车装着,供在中军帐里。这样一来,自己带兵走到哪儿,老爸就跟到哪儿。文王在天之灵当上随军家属,享受近水楼台的好处,可以亲眼目睹儿子建功立业。

姬发打着文王的旗号讨伐商朝,他告诉大家,这可不是自个儿的主张,全是听了老爸的吩咐。老爸说啥就是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向司马、司徒、司空这帮受了王命揣着符节的官员训话:“你们老老实实努把儿力,动作要快,别拖拖拉拉。我呢,就是一个无知小子,多亏祖上积德,受了祖上的好处。现在,赏罚的规矩全定下来了,立功有赏,犯规挨罚!你们看着办。”然后就发兵了。

行军快到盟津渡口时,姜子牙传令:“当兵的都集合啦!把好船桨,落后的别怪我不客气,统统斩首!”吓得大家哆哆嗦嗦,噼里啪啦飞一般拼命划桨。

武王乘船过河,船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噗啦一声,一条白鱼神奇地跃进了船舱里。这是天帝给武王送生鲜食品,帮着改善伙食来了吗?不,武王的格局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小。

只见他弯下腰抓起这条鱼,一通祷告,念念有词,然后把白鱼恭恭敬敬装在青铜三脚锅里,端给天帝他老人家享用。

过了黄河,安营扎寨,休整部队。突然,一团大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顶上。说它是陨石呢,太小看了它,这火球还会七十二变。变来变去,犹豫不决,最后才打定主意,化作一只乌鸦,赤红赤红的,发出呱啦呱啦响亮的叫声。武王和他的手下盯着红乌鸦看呆了,完全没想起灭火的事,反应过来的时候,房顶已经开好了天窗。

顺便说一下,“白鱼入船”和“天火变乌鸦”这两桩灵异事件,不光大伙儿都觉得奇怪,武王也百思不得其解。赶紧向老师姜子牙请教。

姜子牙略一思索,说:“鱼身上有鳞,兵象。白色,殷商崇尚之色。白鱼入周船,也就是商周必有一战,商必为周所困。”想了一下,又接着解释:“乌鸦,孝顺之鸟。赤色,周人崇尚之色。就是说你有孝道,能继承父亲文王之志,成就克商建周的大业。”果然是高人,思维敏捷,头头是道,听得武王茅塞顿开,喜上眉梢,暗暗提醒自己:“遇到好事可要低调哇”。

这时候,吵吵闹闹,打远处乌泱泱来了一群诸侯,带的队伍也不整齐,摆明了没有事先约好,就冒冒失失跑到盟津来集会了。武王心里有点恼火:怎么不提前打招呼通个气呢,没把我这个西部军区司令员放在眼里,哪有组织纪律性!真要是打仗了,能行吗?刚要发火,反过来一想:算了,都是跟班的小兄弟,规矩是欠了点,毕竟是来帮衬的。来都来了,先数数人头吧。

诸侯们排好队伍,一五一十挨个报数。可真不少,来了有八百多个,都对着武王嚷嚷:“大哥,让我们去讨伐商纣王!我们的手早就痒痒了!”底下大呼小叫,热情洋溢,把气氛烘托上来了。

但武王是干大事业的,沉得住气,他说:“你们还不知道吧,我这儿连着出了好几桩怪事,具体就不细说了。那是老天爷透露给我的机密,说多了你们这帮小子也不懂。我算是琢磨透了,老天爷的意思是现在还不能打纣王,冒进的不行,要等一等。听老天爷的准没错。”

“你们大老远白跑一趟,对不住了啊。都散了吧。”

于是收拾收拾,都带着军队回去了。

第二回 牧野之战

周武王十一年,各种消息满天乱飞,都说商纣王越来越残暴了,六亲不认,好歹不分,混账得不像话。王子比干忠心耿耿来劝谏,纣王非但一句也听不进,还把比干杀了剖心。叔父箕子看不下去跟他讲道理,被他关进牢房,逼得装疯卖傻才留了一条活命。纣王的兄弟微子启吓得不轻,收拾了家里值钱的细软,跑到一个谁也找不着的地方躲了起来。太师和少师倒是有落脚点,居然抱着祭祀用的礼乐重器叛逃到周人那里,明目张胆投敌。

武王跟姜子牙一合计,都觉着商纣已到了众叛亲离,天怒人怨的地步,这些年为了平定东夷作乱,闹得元气大伤,国力空虚。殷商气数将尽,此时不打,更待何时?武王说干就干,奋笔疾书,刷刷刷写下两行大字:“殷商罪不可赦,讨伐殷商刻不容缓!”立马给四方大小诸侯发出了加急版签名通告,又恭恭敬敬为文王烧了一炷香,“老爸,儿子这就去帮你实现遗愿,杀了纣王,灭了殷商。你老人家保佑我旗开得胜,报仇雪恨。”

武王和姜子牙肩并肩一起骑着高头大马,用车载着老爸文王的木头牌位,浩浩荡荡率领大军朝殷都方向进发。这可是生死存亡的一场大决战,武王全力以赴,把家底儿的兵力全掏出来了,一共是战车300乘(1200匹马),虎贲勇士3000人,盔甲战士45000人。

武王伐纣的新闻宣传工作很给力,消息传遍天下,连待在西周养老院里享受晚年生活的伯夷、叔齐也听说了。

老哥俩是孤竹国的王子。论起来,孤竹与殷商同宗,沾亲带故的。伯夷和叔齐心太软,不愿意看着纣王被灭,就拄着拐棍走到大道上拦住了武王,挡在马前,吹胡子瞪眼睛,气得面红耳赤:“姬发你这小子,老爹死了不好好守孝,大动干戈,这叫孝吗?做臣子的,起逆反之心,这叫忠吗?”拖革命的马腿,与光荣的伐纣路线背道而驰,让人听了光火,亏得武王有度量,放了他们一马。

又过了一阵子,伯夷和叔齐听到消息,说殷商被武王灭了,心里难过得不行,决定不吃西周的小米,躲到首阳山去采薇,吃野菜。最终营养不良,饿死了。

言归正传,武王率领五万大军从丰邑出发,马蹄铮铮,旌旗飘扬,气势汹汹,一路向东。

这一次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制定得很是周密。到了十二月戊午这一天,军队按照上次盟津观兵时踩好的路线,都渡过了黄河。四方诸侯也全来了。这回,大家一接到武王的通告就约好了,没再冒冒失失犯上次的毛病。

诸侯到齐,列队集合。武王做最后的战役动员:“勤勉奋进!不要懈怠!”按照惯例,战前誓师的时候发言字数不能太少,得好好说上几句,才有气势,才显得正规。武王于是现场刷刷刷写好一篇《太誓》,拉开了嗓门,语调既威严又沉稳:“如今,殷纣王只听女人的枕边风,自绝于老天,坏了天地人之间的正道。纣王疏远兄弟亲族,抛弃先祖礼乐,放着正正经经的高雅音乐不听,却叫人写些不三不四的淫词艳曲,为的是讨女人的欢心。所以,我姬发如今要替天行道,伐灭商纣!努力吧,各位将士!这次讨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许一次成功,不可再而三!”

大军从盟津誓师后出发。在黄河边的牛头山冒雨渡河时,电闪雷鸣,一个惊天霹雳,武王坐骑前面的几匹马被震毙。船到黄河中流,波涛汹涌,只听喀拉一声,武王的帅旗也折断了。正当大家惶恐时,姜子牙大喝一声,“武王受天命而为,绝不至此!”他镇定自若,杀掉罪人,以祭河神,然后下令击鼓,身先士卒渡过了黄河。伐纣联军跟着鼓声,迅速上岸。

到了邢丘,连日大雨,黄河水暴涨,到处都是泥泞水洼,武王的马车深陷泥潭中前进不得,帅旗也不知怎么回事折成三段。武王心里不安,就让散宜生占卜,结果龟甲上预示不吉利,大伙儿又一次陷入恐慌。

一路上全是凶兆,就算是武王这么胆大的人也有点发怵,他问姜子牙:“现在还能伐纣吗?”姜子牙回答:“稍安勿躁,不要焦虑,听我跟你们解释。马车深陷水里,这是洗濯甲兵。旗杆断成三折,这是兵分三路。吉兆啊!如此必能斩首纣王。”于是大伙儿转忧为喜。

到二十一日癸亥,历时六天,抵达牧野前线。从盟津至牧野,约有三百多里,采取急行军,平均每天赶路五十多里。大军到达朝歌城南二十里的牧野时已是夜晚,武王下令停止前进,就地过夜休息,养精蓄锐,以全力以赴迎接明天的决战。

还没等大伙儿安顿下来,突然间,电闪雷鸣,暴雨来袭,天空中漆黑一片,牧野上遍地汪洋。姜子牙激动万分,大喊起来:“太好了!上帝用雷电在响应我军的脉动!吉兆啊!”武王和联军将士们也受了鼓舞,跟着热血沸腾了一把,这才各自安歇。

二十二日甲子清晨,天还是黑黢黢的。下过大雨之后,旷野上到处都是水迹,离约定开战的时间还早,对面商纣军队正在睡觉,除了点点火光,没有动静。武王抓紧最后的时刻,向联军部队发表战前动员。他左手握紧象征军事权威的黄钺,右手举起白牦旗帜,用力一挥,来了一句热情洋溢的开场白:“辛苦了,西土来的将士们!”

然后,武王用深邃的目光缓缓巡视这黑压压的队伍,逐个召唤手下的将士和各国联军统帅:“喂!友邦的国君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们,千夫长、百夫长们,庸人、蜀人、羌人、髳人、微人、纑人、彭人、濮人们,高举你们的戈,排齐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让我们来起誓!”

那一刻,几万联军鸦雀无声,微风拂过草叶,旌旗轻轻飞扬,只有武王的声音像洪钟一样响彻旷野。

武王接着说:“古人有句老话:母鸡不报晓。母鸡报晓,家族毁灭。如今,殷纣只听女人的话,对祖先祭祀不闻不问,对国家大事不管不顾,摒弃同宗兄弟不予任用,却大肆收留四方诸侯国的罪犯流民,对这帮逃犯抬高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举用他们,纵容他们在殷商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现在,我姬发要替天行道,伐灭商纣!今日作战,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齐整队伍再继续前进。各位将士,努力呀!每击刺四五次、六七次,就要停下来齐整队伍再继续前进。努力呀,各位将士!大家都要勇往直前,像猛虎、熊罴、豺狼和蛟龙一样威猛勇武。在这殷都郊外,我们西土之人,不杀前来投降的殷纣俘虏,要让这些战败之人为西土服役。努力呀,各位将士!谁不奋勇杀敌和临阵逃脱,格杀勿论!”

誓师完毕,四方诸侯军队会集战车4000乘,在旷野中列队陈兵,摆开作战阵势。只见武王右手一挥,霎时旌旗迎风飘扬,鼓声震天,吼声如雷,军马嘶鸣,装甲部队在前开路,一排排战车碾过泥泞潮湿的大地,向商军阵地进发。伐纣大军滚滚向前,如风卷残云,锐不可挡。西周军队一马当先,高声呐喊着率先发起猛烈进攻。冲在最前面的是姜子牙,他带领一支百夫长组成的突击队,身先士卒,挑战商军。武王和他的三千虎贲勇士紧随其后,然后是三万名盔甲战士和西土各国联军。

姜子牙和他的百夫长突击队疾驰于牧野之上,如鹰击长空,雄姿矫健,像利刃一样迅速插入商军阵中。摆在商军前阵的是纣王仓促之间强征而来的自由民,他们满腹牢骚,战心全无,遇到姜子牙的百夫长突击队,一触即溃,纷纷倒戈向后逃窜,掉转矛头对准了驱赶他们上战场的纣王。第一梯队溃败,导致商军像雪崩一样全线瓦解。溃兵不但冲散了商军大将恶来、费仲带领的宗室贵族第二梯队,而且也波及王宫卫队和纣王侍卫军的第三梯队。商军虽然号称有七十万,其实良莠不齐。多数商军是老百姓,心中只盼武王赶快进来,倒转兵器与第二、第三梯队自相残杀,来为武王开路。武王奔驰进攻,所向披靡,商军溃不成军。眼看无力回天,纣王仓皇飞奔逃回鹿台,自焚而死。

周人联军乘胜追击,一路杀将过去。牧野之上,死伤无数。前一夜曾经下过大雨,低洼之处灌满了雨水,将士的鲜血把遍地积水染得通红,散落的兵器漂浮在血腥味浓重的水面上,或许这才是“血流漂杵”的真正含义。

十二年二月甲子,牧野之战,武王克商成功。

第三回 朝歌祭祀

眼看牧野之战全线溃败,纣王急怒攻心,哇哇哇喷出几口老血,差一点背过气去。大势已去,回天乏力。怎么办?

越是危急,越不能乱。纣王的大脑飞速运转,开始紧张思索:“战场不能再待,否则势必会被活捉。堂堂一国之君成了俘虏,这是奇耻大辱,还不如死了算了。死,我倒是不怕。我做商君做了一辈子,东征西战了几十年,什么事没经历过,我活得够了!死,我要轰轰烈烈,重于泰山!我要以身殉国,把自己作为祭品,当面去质问上帝,天命难道颠倒了吗!”

打定了主意,纣王反而沉静了下来。快马加鞭返回朝歌城中。马车在官道上飞奔,远近的宫城、楼阁、街巷和草木跟往常并没有什么两样。国破山河在,只是朱颜改。纣王心中作痛,脸上露出了苦笑。

登上高高的鹿台,穿起天智宝玉衣,最后一次俯视了一遍殷都,纣王朝着火堆,面不改色地迈了进去,立刻就被熊熊火焰笼罩了。火光跳跃,映得鹿台通红而明亮,很快吞没了他无限黯然的身影。

这一边,武王正兴高采烈,手持着太白旗得意洋洋地指挥诸侯。指到哪个,哪个诸侯就向他老老实实行拜礼,武王也笑眯眯地作揖还礼,点个头表示一下客气。诸侯规规矩矩站在武王身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像一群小鸡跟着老母鸡。

武王带着他的胜利之师昂首挺胸,迈开大步进入殷都。朝歌的百姓早就得到了通知,在郊外摩肩接踵列队欢迎,有的手捧鲜花,有的举着小旗。大伙儿翘首以盼,等得脖子都酸了。好不容易,远远瞧见了武王的身影,群众就自发地欢呼起来,不少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喜悦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武王是我们的大救星!”

武王挺开心,这儿的百姓思想觉悟真高呀!于是命令群臣向百姓宣告:“上天赐福给你们!”“谢谢武王!谢谢武王!”殷都的男女老少全都扑通一声跪下来拜谢,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鸿福像捣蒜一样在地上磕头,武王也面带微笑,气度雍容地向他们回拜行礼。真是君民一家,亲如鱼水,其乐融融呀。

武王的真正目标是纣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很多人自告奋勇来带路。跟着这些向导,武王进入城中,来到鹿台,找到纣王自焚的地方,看到了穿着天智宝玉衣早已死去的纣王。

武王拿过箭来,向这具毫无知觉的身体嗖嗖嗖连射三箭,然后走下战车,用轻吕宝剑向纣王的尸体使劲刺击过去,不知多少次,直到握着宝剑的手臂发麻,才举起那柄象征兵权的黄钺,去斩纣王的头。用力斩了好几下,纣王的头终于滚落下来,眼睛是张着的,脸已经扭曲了。武王吁了口气,把头颅悬挂在太白旗上。

然后,转到纣王两个宠妃所在的后宫,看到她们直挺挺地吊在梁上,也已经咽气了。武王同样向她们各射了三箭,先用剑刺击,再用玄钺斩下了头,悬挂在小白旗上。做完这些,觉得到位了,可以见好就收,出城返回军营。

第二天是忙碌的一天,重点活动为祭祀,为武王举行加冕仪式,宣告武王受了天命,政权具有合法性。

祭祀之前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包括清除道路、修治祭祀社坛和纣王宫室等。重大活动的保障工作很快就得到落实了。

活动开始了,第一项节目是游行。一百名彪形大汉扛着带飘带的云罕旗在前面开道。后头摆开了插着日月太常旗的仪仗车,由武王的弟弟叔振铎担任护卫。武王身边围着好些个贴身警卫,都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周公旦手持大钺,毕公手持小钺,侍卫在武王两旁。散宜生、太颠、闳夭则手持宝剑,护卫武王。

一队人簇拥着武王进了城。武王站定在社坛南大部队的左边,群臣跟在身后。祭祀仪式正式开始。

毛叔郑捧着明月夜取的露水,卫康叔封辅好了公明草编的席子,召公奭献上了彩帛,师傅姜子牙牵来了祭祀用的牲畜。

伊佚捧着祭神的策书高声朗读:“殷的末代子孙季纣,完全败坏了先王的明德,侮慢鬼神,不进行祭祀,欺凌商邑的百姓,罪恶昭彰,被天皇上帝知道了。”武王拜了两拜,叩头至地,说:“承受上天之命,革除殷朝政权,接受上天圣明的旨命。”武王又拜了两拜,叩头至地,然后退出,大功告成。

当天,朝歌各大媒体都在头版头条详细报道了武王祭祀仪式和接受天命的全过程,武王也发布了正式公告。第二天,武王成为新任天子的消息传遍了天下,连犄角旮旯偏远地区的诸侯也都知道上头领导换届了。

祭祀完毕,武王就开始操心战后的安抚工作,妥善处理各类人员。

武王首先考虑安置纣王的儿子武庚,稳妥起见,仍把殷地和遗民划归给他管理,因为还没有安定下来,又让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武庚治理殷国。然后,武王命令召公把箕子从牢里释放出来,又命令毕公释放了其他被囚禁的百姓,对商容所在的里巷进行表彰,把他作为道德模范。命令南宫括散发鹿台仓库的钱财,发放钜桥粮仓的粮食,赈济贫弱的民众。命令南宫括、史佚展示传国之宝九鼎和殷朝的宝玉。命令闳夭给比干的墓培土筑坟。命令主管祭祀的祝官在军中祭奠阵亡将士的亡灵。

这一通杂事全忙活完,武王才撤兵回西方去。

路上,武王巡视了各诸侯国,记录政事,写下了《武成》,宣告灭殷武功已成。

武王寻思,要让跟着自己打江山的人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后才能死心塌地为周朝效命。他就列了一张长长的清单,按着序列开始各种分封。

首先是分封诸侯,颁赐宗庙祭器。武王让人写下《分殷之器物》,把自己的命令和各诸侯得到的赐物都做了登记。

其次,武王想到了古代的圣王。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周人克商成功,功不可没,也应该分享成功。武王看了地图,慷慨赐封神农氏的后代于焦国,黄帝的后代于祝国,尧帝的后代于蓟,舜帝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

然后,武王开始分封功臣谋士。其中,师傅姜子牙是第一个受封的,封在营丘,国号为齐。封弟弟周公旦在曲阜,国号为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弟叔鲜于管,封弟弟叔度于蔡。其他人也各自依次受封。

这真是跟对领导吃香喝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有受封人员都对武王表示感激涕零。

第四回 建国伊始

武王分封诸侯和亲族之后,觉得有必要再回一趟豳城老家,让家乡父老知道当年逃荒出走的老姬家如今可不得了,子孙做了天子。谁说不是呢?功成名就春风得意,正需要衣锦还乡扬眉吐气。武王这回排场搞得很大,弄了几十辆马车,召见了九州的长官,让他们做跟班陪着到处参观。豳城土地公公受宠若惊,一次接待了这么多高官,托武王的福,很是荣耀。

武王等人热热闹闹、说说笑笑,一起登上豳城附近的土山,远远眺望商都,指指点点,感叹“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发了一通抚今追古的感慨。

回到周都镐京,武王开始失眠,一连几天辗转反侧,直到深夜不能安睡,闹出了点动静。周公旦有小道消息,听说了,来到武王的住处。仗着是自家兄弟,开口就问:“你为啥不好好睡觉?”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武王说:“告诉你吧:老天爷不稀罕殷朝的祭品,从咱爹那会儿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你看殷朝的郊外,那叫一个乱啊,怪兽成群,害虫遍地。老天爷不保佑殷朝,咱们才得了空子,有了今天的江山大业。要说当初建立殷朝,那朝廷上有名的贤臣有三百六十人,可不少哇,虽说干得不温不火,但也不至于毁了殷朝,殷朝硬是挺到了今天。唉,我这不是担心嘛,还没想出好法子,让老天爷赐给周朝的国运永不改变,万一断送在我手上可咋办?哪里还睡得着觉。”

武王又说:“我要让周朝的国运永不改变,要让老百姓顺从咱周王室,要找出那些不听话的刁民恶人,狠狠收拾他们,让他们跟纣王的下场一个样。我要从早忙到晚,勤勤恳恳多加努力,让西周能安定富强,我事事都要办好,把功德彰显到偏远地区。从前夏朝选国都,是从洛水湾到伊水湾,地势平坦没有险阻,眼光好呀。我也一直琢磨都城选址这事儿,南望三涂,北望岳北,环视黄河,回望洛水伊水,看来看去,真是一块建都的风水宝地。我可想好了,周朝的都城就建在这里了。”

天子一发话,忙坏底下人。周公旦对在洛邑修建周都的事,郑重其事做了各项安排。先是祭祀天地,沐浴焚香祷告,然后占卜,走流程,结果自然是大吉。老天爷同意后,又命令规划设计院的一帮人,搞测量的测量,搞规划的规划,限期三个月完成任务。大家加班加点好一通忙,画出来几万张图纸,做了几千个建筑模型,把这都城从王宫到衙门,到居民小区、菜市场、诊所、学堂、城隍庙、杂货铺子乃至棺材铺子都做了合理配置,看起来像个一线城市的样儿,有气势有规模。武王终于满意了,又发了话,“你们好好干吧。”然后坐着马车走了。

不久,武王签署颁布了和平法令,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就把马放养在华山南面,把牛放养在桃林区域,把武器收起来放进军队废旧物资仓库里,把军队人员整顿之后全部安排退伍转业。

武王克商之后二年,向箕子询问殷朝灭亡的原因。箕子是纣王的叔父,苦哈哈地被从纣王的大牢里放出来,立马摇身一变做了周朝的大官。侄子以身殉国,他却不光安然无恙,还在周朝身居高位,做官发财,多少还是有点不太好意思。武王这一问,戳到痛处了,支支吾吾,脸涨得通红,不忍心说殷朝的不好,就顾左右而言他,向武王讲述国家存亡的道理。武王也意识到了,觉得确实不厚道,所以又故意询问了些杂七杂八的天道之事。大家算胡乱应付过去了。

这时,天下还没有统一,武王积劳成疾,生了病。王公大臣非常担心,天天占卜算卦,巴望武王快点儿好起来,虔诚的劲头带动了巫师就业率短期内爆发式增长。做得最突出的是周公,他三天两头斋戒沐浴,祷告上天,为武王消灾除邪,还发了一个重誓,说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代替武王,让武王活下来。说也奇怪,老天爷怕不要命的,武王的病居然渐渐好了。

后来,武王逝世了。太子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成王。成王年纪小,周又刚刚平定天下,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周朝,就代理成王管理政务,主持国事。管叔、蔡叔几个弟兄心里很不平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周公篡位,嫉妒和贪婪使他们失去理智,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了叛乱,响应的人还不少。

这才安定几年,就闹窝里反,内外勾结,兄弟阋墙,还冤枉好人!周公和成王气得差一点晕过去。周公就奉成王的命令,花三年时间彻底平定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写下了一篇《大诰》,向天下陈述东征讨伐叛逆的大道理。

接下来就是处置武庚这个不识抬举的,把他换了,让他兄弟微子启继承殷朝的后嗣,在宋地建国,写下了一篇《微子之命》。至于殷朝遗民,把他们搜罗搜罗,全部集合起来,一起封给武王的小弟卫康叔。

晋唐叔得到一种二苗同穗的禾谷,献给成王。成王又借花献佛,把它赠给远在东征平乱的周公。周公接受了禾谷,写下了《归禾》《嘉禾》,一本正经记下这件小事,顺便颂扬天子赠送嘉禾。

周公是个有心计的人,无论做点啥事,都务必保证永留史册,除了上头这些,还有《康诰》、《酒诰》、《梓材》,把建国初期那点事情经过都记载在《鲁周公世家》中了。

周公代行国政七年,成王也长大成人了。周公拾金不昧,物归原主,把政权又交还给成王,自己做回了大臣,用高风亮节的实际行动狠狠打了管叔、蔡叔这帮小子的脸。

成王住在丰邑,派召公再去洛邑测量,目的是遵循武王的遗旨。原来,自从武王生了病,就没特意关注建都的事,财政预算经费没落实,周朝这帮大小官员也就拖拖拉拉,懒政不作为,搞了个糊弄人的面子工程,可把当时急着搬新居的百姓给等苦了。这回成王发话,年轻人风风火火,催着周公赶快落实。周公又按老程序操作,先占卜,再反复察看地形,最后营建成功,把九鼎安放在那里。他先在小黑板上画个了圆圈,然后敲着黑板说:“洛邑是天下的中心。四方八方分布在圆周上的诸侯,无论从哪一点出发来进贡,到中心洛邑的路程都一样长。”在测量和营建洛邑的过程中,周公当然也没有忘记写文章来歌颂,那就是《召诰》《洛诰》。然后,成王搞了一次大规模移民运动,把殷朝遗民迁徙到洛邑,周公向他们宣布了成王的命令,写下了训诫殷民的《多士》《无佚》。

建国初期,殷朝虽然灭了,但残余势力并未彻底扫平,亲殷的国家有不少,对周朝这个来自西北的土包子政权不服气的国家也有不少,趁着国家领导人换届的当儿,打着还我殷商的旗号,都起来叛乱。闹得最凶的就是东夷。

这回,周公又得拿起武器,披挂上阵。周公担任太师,召公担任太保,往东征伐淮夷,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双方死伤无数,终于灭了奄国,把奄国国君迁到了薄姑。剿灭了殷朝的残余势力,狠狠打击了淮夷,成王从奄国回来,在宗周写下了《多方》,告诫天下诸侯要老老实实,要和平安定,不要妄想搞叛乱。

成王回到丰邑以后,再接再厉写下了《周官》,说明周朝设立官职和用人之法,重新规定了礼仪,修改了法令和制度,谱写了国乐,终于造就出安定团结、歌舞升平的大好局面,百姓和和睦睦,安居乐业,四方都为周朝唱起了颂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