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点燃品质生活之光

2018-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豚豚的路上笔记
生活品质来自于更少但更好

生活品质是种感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物质对生活的品质有影响吗?

恩,是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可以说生活的品质来自于物质吗?

可能不太恰当。因为品质的本质是感受,生活的品质来自于我们从生活中感受到了品质(相关论证可以参见:《什么样的生活是品质生活? - 简书》)。

寻找品质生活的答案

那么,什么能让我们感受到品质呢?

生活毕竟是每个人的生活,所以“感受到品质”的标准也各有不同。显然,以孔子的爱徒颜回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是能从物欲之外体察到生活的快乐,所以,可以把途径分成两种:

一是物质渠道,直接作用于物质的价值、数量和功效,比如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就像喝咖啡不甜就往里加糖,妥妥地没毛病,可以迅速提升品质感。

二是精神层面,通过获得认同感、使命感、成就感,比如交到好朋友、干出一番事业、获得新知识,就像不为了甜而去喝咖啡,来获得更高级的品质感。

物质 vs 精神

之所以后者更高级是因为前者是去降低感受到品质的难度,而后者显得更加环保一些,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要提高投篮命中率和身体素质,而非把“篮筐变大、篮板变矮”的道理一样。

即便不去追究高低之分,前者的方法仍然存在更大的隐患,因为通过降低难度而获得的品质有其强大的副作用。

以物纵欲的副作用

生活就是如此,你想占有的,都占有了你。只有当你真正放下,才能占有它。 —— 鬼脚七

与其说占有,不如说被吸引

物质是有质量的,凡有质量,必生“引力”,而质量越大,“引力”也就更大。

首先,以“物”纵“欲”,欲罢不能

就像伴娘为了红包而打开了接亲时新娘子的最后一道大门,贪婪、嫉妒、懒惰也会一拥而入,慢慢填满你的生活,爽到离谱,根本停不下来。当你开始刷京东淘宝、逛超市商店时,是否感觉停不下来、走不出去?当命运要剥夺当下的锦衣玉食和舒适安逸时,你是否觉得恐惧?没错,这就是物欲的“引力”。就像不是你在刷微信、抖音和今日头条,而是它们在占据你。

其次,以“物”填“欲”,欲壑难填

就像购物,买第十双鞋的乐趣远远低于买第一双鞋的十分之一;刚开始刷抖音一定是乐趣十足,但是刷了两个小时抖音后,问问自己,还快乐的童鞋请举手?欲望是种对满足感的依赖,是个越填越大的窟窿、是个越转越快的漩涡。当欲望开始贪杯,第一次你要用金豆去填、第二次就要用金砖、第三次可能要用金山...总有你填不上的那一天,到时该怎么办?

正视感受对症下药

实际上,精神是比物质高一维的存在。物欲正是高维精神需求向低维物质世界的投影,所以直面诉求及其产生原因,然后提升品质的感知力,找到精神层面修复方式才是提升生活品质感的王道。就像疯狂地买书不能解决求知的焦虑,频繁地换女友也无法弥补真爱的缺失一样,书籍和女友是精神需求的载体,而并非精神需求本身,所以并无助于精神需求的满足,药不对症。

为了获得修复精神缺失,提升品质的感知力,这里丢出一个观点,来帮助自己树立对物质追求的限度,并且个人认为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对生活品质的感知力是最高的(这里不解释,有兴趣讨论的请留言):

简化生活追求平静

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

以“物物,而不为物所物”为原则。以“爱吾所爱,但以所爱为朝露”为态度。以“追求内心的最终平静”为标准。—— 斯多葛学派的基本观点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那么,为达成上述精神状态,就必须减少生活对实体的依赖。就像象棋里有“车对车,炮换炮”、羽毛球里要求精炼步法、绘画中讲究留白、设计中讲究简约一样,几乎所有跟人有关的领域都离不开简化,因为繁多和复杂实体会带来更多的关系、因果和不确定性,带来更大的运行、处理或操作难度,而人类恰恰又那么地依赖确定性带来的存在感、安全感和满足感。

这里奉上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神兵利器 ”— 奥卡姆剃刀,用它来对生活中的实体进行简化: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简化归于内心平静

生活的品质来自于更少但更好,所以简化的方向是更少但更好,那么要到什么程度停止呢?更少很好理解,但更好的定义在非消费品领域似乎就有些模糊了,可能是更适合当下的条件、更有利于实现未来的愿景、让自己更趋近于知行合一等等。

至于如何运用这把剃刀来甄别“更好”,以及简化的方法,这里先挖个坑,待未来慢慢摸索总结后再来补充。本文给出一个标准,就是“内心归于平静”,只有简化到,心里不在有负担,才算到头。

未完待续  |  稍后回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