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他,不放手

2016-02-19  本文已影响46人  大葵花花

人生有三苦: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小平就是个可怜的孩子,没了妈妈。她特别的懂事,我们俩被班主任安排睡在一张床上,因为家不是一个地方的,我们彼此不熟悉。冬天下了晚自习,我的脚在被窝里像冰块一样,睡在那头的她感觉到我不敢挨她,她竟然默默地把我的双脚抱在怀里,我很羞涩的想挣脱,她很大方说她不怕凉,帮我暖暖。

小平是我们的寝室长,中午大家在寝室午休,她坐在床上不睡觉,我问她为什么不睡觉,她说今天寝室的门锁坏了,关不住,大家都睡着了不安全,她为我们把风。没人想到这些,更没人要求她这样做,她想到了,她自愿做。

小平她有爱心和责任心却没有好命运,她的妈妈很突然就没了。学校在我们乡,她家在另一个乡,相隔40多里,她骑自行车急匆匆往家赶,请了几天假。再回学校的时候,她的一颗门牙断了半截,脸上有伤痕。我们看了都好难过,问她怎么了,她说是回去的路上骑车子摔倒了,门牙当场断了。一向坚强的女孩子终于哭了起来。那一开口就露出来的半截门牙好丑,说话也会漏风。又过了一段时间,她就不上了,初中没毕业。听说是家庭生活困难,她是老大,个子也高,找工作去了。

现在回想一下,小平的处境还不如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家贫、孩子多、丧母,辍学太顺理成章了,她就这样无奈地结束了学生生涯,踏上了挣钱养家之路。

提到家庭变故影响读书,我妈妈说我小姨上学时也是这样的学生。我小姨1964年出生,她读书时我妈妈还没出嫁,我舅母还没生病,家里有充足的劳动力。她一边上学,一边和村里的姑娘学裁剪。裁剪还没学好,我妈妈出嫁了,紧接着我舅母也病了(不久去世了),小姨常常在课堂上被叫回家干活,剥红麻、铲粪土,挣工分,裁剪学不成了,最后彻底辍学了。我小姨现在也会做些简单的衣服,如果当初家庭有条件,现在应该算一门手艺了。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家庭变故就是天塌了,孩子们吃饭都困难,更别提读书了。现在经济条件好一些了,可孩子辍学的例子仍然不胜枚举。我高三的一个女同学,跟同学们一起到我家玩过,因为也姓孙,我爸妈对她格外关注些,不时会问我她的情况。高三那年春节过后,她爸爸和她三个叔叔一起到外地打工,途中遭遇车祸,兄弟四人全部遇难。好惨,这一大家子日子没法过了,顶梁柱都倒了。她也是浑浑噩噩,终究没撑到高三结束,提前回家了。原来成绩也很一般,这下子连高考也没心思参加,领个毕业证就走了。

老师很多时候对家庭遭遇变故的学生是帮不了什么的,失去亲人、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痛苦减轻不了,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少了,毕竟如今学费减免了,多数不上的是没了动力,丢了激情,失去了生活信心,或者要对无常的命运缴械投降。老师能为这些学生做的大部分是心理辅导方面,减轻创伤的负面情绪,排解压抑的苦闷,甚至理解他们在不快乐的情绪下做的糊涂事,或过激行为对他别人的伤害。

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老师需要学习这方面的心理疏导方法,我们与学生的相处时光没几年,一旦遇到问题可不能总是摸着石头过河,得工作有成效,学生不流失,心理少障碍。

有些时候学生家庭真遭遇什么变故他不一定会告诉老师,但他掩饰不了自己,总有些蛛丝马迹,可能变得郁郁寡欢了,可能变得暴躁易怒了,可能上课魂不守舍了,可能多愁善感了。老师跟学生在一起,以心交心,别只盯着学生的行为表象,多考虑一下行为背后的成因。这样的学生一旦有问题体现出来,别不分青红皂白,问问他的朋友,问问他的监护人,找到问题根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他人生的这一关过得容易些。

假如我是班主任,我的学生有家庭出现突然变故的情况,我要与我的学生在一起面对。痛苦有些是短暂的,可后续面临的困难可能源源不断。有人做了一辈子义工,我也可以把学生当做我能帮扶的对象,帮他注意力集中,做好一道题,听好一节课,过一个充实的上午,吃一顿饱饱的午饭,再过一个充实的下午,晚上做完一天的作业。帮他在一次考试中取得进步,不让他有负罪感,不觉得自己没用,不觉得自己辜负了谁。教他学着照顾家人,感受自己长大了,感受自己肩膀可以抗起一些责任了。用理想和信念去激励他,用名言警句去鞭策他,用自己的言行去支持他,用整个班级教师团队的祝福去感动他,用同学们真诚的笑脸去感染他。

总之,拉着他,不放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