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成长励志

寻找自己的“教育哲学信念”

2019-02-10  本文已影响20人  善行致远

        今天读到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奈勒话——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手段,如果我是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信念话,那么我们就会茫茫然无所适从。

        真的!我把这段话朗读了10遍,我反问自己有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有没有理智上的信念?其实答案是不确定的!

        我记得陈校曾多次带领我们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进而思考大练兵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这也许就是乔治想表达的“系统的教育哲学”,也就是系统思考!那么个人的哲学信念是什么呢?我该从何处寻找?

        忽然间想起程红兵校长曾说过“在教育领域中,即使看上去只是一个操作性问题,如果不断追问,最后将成为一个哲学问题”!对——追问!!!

      “不断追问”应该能成为寻找“个人哲学信念”的最好方法。这也是我校长经常说的一个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及学校的管理者,今天就来好好建构自己的“系统的教育哲学”:

        语文是什么?语言的习得与积累;

        知识是什么?是工具!我们教学不是教会孩子掌握知识而是教会孩子运用知识,应该把知识看成“工具”而非“目标”;

        学生是什么?都会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从未思考过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维,有没有体现他自主意识;

        教师是什么?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领者。那引领什么?于无向处指向——当学生没有方向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方向的引领;于无疑处生疑——一当学生在浅表层次上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于无力处给力——当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一把,给支架,给资源(程红兵校长语)。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堂”,要从“学过”到“学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同时尽可能的让思维可视化,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这堂课思考的价值意义,思维的问题在哪里?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

        语文,知识,学生,教师,课堂应该是构成“系统的教育哲学”上的发问点,只有不断追问“是什么”的时候,那么“理智上的信念”就会逐渐形成……

        无论是否能够形成,我想需要“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寻找自己的“哲学信念”!

      (耿杨    2月10日之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