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一千天,我得到了什么?
初来乍到,浅识难行
简书是我三年前无意中在朋友嘴里了解到的一款自由写作创作的软件,刚好那会我也正值初中时期,对写作的热爱如“掀盖沸水”,于是在朋友“苦口婆心”介绍下,我下载了简书。
一开始我对自己写作的实力特别自信,毕竟我的作文年年都在期中期末考试拿到50分以上,于是我试着投稿了一篇小诗

那会的我不懂诗词格律,但是想象力还是有点,看着我“精心制作”的诗词发送成功的那一刻,我已经想到了无数网友叫我大诗人的场景了哈哈哈!结果,事与愿违,似乎没有一个人看我的作品.....
是我写得太差了吗?好像有点。是我写的太少了么?好像是哦,不急不急,慢慢来,继续继续,一篇,两篇,三篇....

一连发布了四篇,结果还是没有得到期望中的“认可”。我深深陷入了自我怀疑中,难道我的“level”真的太低了?
那一晚,我没有睡觉,也没有玩游戏,我似乎进入了一种空明的状态,一遍一遍地回溯着我写过的文章,一遍一遍反思着文章的缺点,那一晚彻夜无眠,唯有黄卷青灯作伴,月亮只是轻轻落在了窗头。
两年沉淀,终有所获
从那一天起,我不再发布文章,而是选择学习埋头苦读,逆水行舟。

长达两年多的学习,让我如获新生,也终于浅尝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酒,在日日夜夜的提笔耕耘里,我遇见了渺小的自己,窥见了宏伟的山河,有的人的世界是平凡的,有的人的世界是灾难的,有的人的世界是多彩的,而我的世界是诗和远方的。

在今年五月,我终于重新拾啜起笔耕,我喜欢作诗,喜欢写点虚无缥缈的东西,但结果似乎还是那样事与愿违,虽然我没有从阅读量得到“新生”,但今时今日再也不是两年前的我,在心境上我早已得到了“涅槃”。
我觉得,写作,不在于渴求,不死于他人的乏视,不廉于辞藻的平庸,更不止于无人关注的时期。

于是,我摒弃了“渴求”的心思,一心沉浸于写作与学习写作当中。这种无欲无求的心态让我对写作的感情日渐的浓稠,一天不写就不舒服,像度蜜月的情侣一般,毕竟“久别胜新婚”嘛哈哈。
格局打开,追逐梦想
在简书三年的沉沉浮浮,我见过形形色色的写作大佬,读过勾人心弦的散文,读过格律雅致的诗词,知道了小说也可以“这么”写,学到了满满干货的写作技巧。
似乎一开始我们都秉承着变现的初心,所以觉得文章揉入了铜臭味,这似乎成了许多文人墨客专属的“清高”。
有许多人都向往诗和远方,却死在了柴米油盐,所以变现正是驱向诗和远方的车马,生活还是有点盼头更加多姿多彩。
所以写作的格局不在于写作,在于共生。与人共生,与自然共生,文章来源于生活,我们不应该局促在一个狭窄的小巷里涂鸦,应该打开胡同的门,走到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说书,就像在简书。
我有一个埋藏多年的梦想——作家。
我有很多偶像,鲁迅、沈从文、张爱玲、茅盾、泰戈尔等等,他们是我漫漫人生路的一盏灯,驱除了我内心的黑暗,他们就是我的光。当我握起笔,我就成了他们。
我有一个目标——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最高等级的文学奖之一,我对其抱有深深的渴望,(别问为什么不定诺贝尔,因为我有自知之明qwq)它就像误闯我心堂的山洪,汹涌难平。我似乎眺见了多年后的一座奖杯刻着我的名字,款款地向我走来,在光芒四射的聚焦灯下,我将梦想灌醉。
我热爱写作,热爱文学,更加热爱生活。
所以我相信这一切都会发生。
简书三年,我得到了灵魂的升华
以及那埋藏心底最深处的梦想
也一同迸发。
你们呢?你们在简书又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