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读书写作的力量

22岁要在简书出人生第一本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18-11-11  本文已影响171人  一只支

为何起这样一个标题,先别骂。

22岁的我,要在简书出第一本书。

这句话不是标题党,也不是自我宣言自我目标自我标榜,而是一种正在进行时,是“will be”是未来将要发生的、计划之中就是会发生的事情。

1

从七月底我在学校暑假备战考研开始,简书代表我与出版方展开了出版事宜的沟通和交流。

这是好事,不过其中我个人提出了一些与出版方最初计划并不一致的想法。

我的经纪老师委婉的告诉我,在当下出版业萎缩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新人,能出版就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要明白商业的规则。

另一位简书大神刘老师告诉我,出版方、作者、读者三方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方,有人当爷自然得有人当孙子。

两位老师的话,我都懂,但是对我而言,我是多么想在我22岁的时候可以出版人生中第一本书。

因为现在的我已经是大四上学期,明年的六月份就毕业了。

一天可以改变什么?上到国家民族存亡,下到一场战役的成败一个人的生死命运。对我而言能够在大学毕业之前出书这件事对我人生有着天壤之别的意义,六月份毕业和七月份出书,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是全然不同的意义。

我有一个梦,一个从高二开始一直到大学四年级的梦,断断续续但却藕断丝连,萎靡过、颓废过、失望过,甚至中途想要过放弃,但心底的火苗从未熄灭、有关理想从未沉沦:

出版我自己的作品,把自己这些年的笔下种种脑中所思所想变成铅字,写一个当代没有人写过的通俗清朝史。

我想对我的梦想有个交待,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待。

2.

双方开始了漫长的沟通,出版方应我的要求一再修改出版合约,对我种种“年少轻狂”的建议表示了充分的忍让和谅解。好不容易达成合同后双方一审再审,出版方大佬每天很忙还要抽空才能签字,这一来二去就到了九月份。

九月份的每一个星期,我都就觉得合同可以搞定;就这样,想了四个星期,九月份过去了,十月份开始了,合同寄出去但出版方那边又有新的改动,合同又得重新起草,大老板又得重新签字,直到十月底,合同正式签字盖章。

白纸黑字,这下没跑了。

出版方是一个大公司,有多大呢?我列举几个他们策划的出版作品:《纸牌屋》《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繁不胜数,这些都是他们的。

面对这样的出版方,简书能以一个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之上的版税和首印量把我的版权卖出去,哪怕现在已经白纸黑字尘埃落定,我每每想来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如果不是我一再的考虑到个人的情况,从而影响到简书和出版方的谈判,版税和首印的数字还不仅如此。

3.

一个来自普通地方普通院校的普通学生普通人,在22岁的时候居然要出书了!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等院校,也就是俗称的二本,不过再普通也有两三万名学生,再普通也是省直属高校,而且在这所学校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在校学生真正意义上出版过作品。

虽然学校是几所院校合并而来,校史才十多年,但怎么说这也是客观事实。

这件事会有多么轰动,会能有多么装,不要脑子想也能知道。

当我把消息告诉系主任的时候,她很淡定的问我自费出版,当我说是商业出版,别人掏钱出版还得给我钱的时候,她再也不淡定了,她上下打量着我,笑逐颜开,各种称赞。

今天是19年硕士研究生现场确认的日子,因为确认耽误了院长的课,还没有把这件事和院长说,还不知道院长的反应,不过想来是不会差的。

我读书少,没出过我所在的省,也没有经历人生苦暖、世间百态,既没有“读万卷书”,也没有“行万里路”,更没有“阅人无数”。在我一直以来接触的圈子里,小学、中学、大学,我的大学还上了两所,一所是大专,然后是通过专升本来到现在的大学,出版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包括鸡汤文最擅长的开头“我的朋友”,就是“我朋友的朋友”也没有出过书的。

就我而言,这还算个能吹吹牛逼的事情。

曾经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现实。

感谢我的经纪老师和简书这个平台,感谢出版方和责任编辑,最后要感谢我自己,老伙计这几年辛苦了。

4.

以前听人说“熬过来也就不苦了”,现在的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现在来看那些年也没干什么也更别说吃什么苦,但细细想来,无数个辗转反侧夜晚、无数个敲击键盘的白昼、无数次查阅资料、无数次牺牲自己可以牺牲的一切时间,去为了一个压根看不到前方的未来,曾一度烦躁、失落、愤怒、惆怅、彷徨,自我怀疑再到自我否定,为名利所扰。各位朋友在写作初期经历过的我都经历过,且只会比各位更多。

这一切的高潮和爆发是在我去年来到新学校的第一个学期,我站在学门外的小吃街,听着小贩们的吆喝声一声声“好勒”,闻着各种食物味道交织,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高矮胖瘦黑白丑俊,看着熟练的颠勺、食物刚碰到油锅那一刻的炸出的油点,象征着生气的炊烟四处飘散弥漫整个上空,我一个人孤独地站在高处耳闻目睹着这一切,这一刻自己的糟糕的心情才会安稳,这一站就是一个小时。

冬天一个人站在那里天还那么冷,躺在床上睡觉看个《我爱我家》《炊事班的故事》多好。不过这也是“事后诸葛亮”,现在看来这就是我个人写作路上的一个坎,是写作的必经之路,是每个真正热爱写作的人在写作的初期都必须经历的。

我不是说冬天站外面就能提高写作能力或心境。

每个人情况都不相同,写作带来的“苦难”也不相同,但只有跨过了,才会进入下一阶段。至于这个坎是什么,怎么跨,跨过了有多大效益,这得以后才知道。

改变人生的每次选择,在当时大都是平淡的,天如往常那般蓝,生活如平常那般规律,只有回首往事才能知道,但无论欣喜还是悔恨,都再也无法改变。

5.

书稿已经交给编辑审读,由于之前合同比较漫长于是自己在等待期间已经精修了一遍,鉴于后半部分写的自己还算满意,所以本书的问题还好,修修补补可以,想要在结构上、系统全面整体、各方面再有一个质的提升,甚至说大量的进步以我当下的水平是无法承担的,反正自认水平已经超过市面同类型作品的平均水平,打个七十分还是可以的。

声明一下,真的不是我飘了,都是靠同行的衬托。每次我在心灰意冷心烦意乱的时候参考借鉴一些同行的作品,结果是事与愿违,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等待编辑审稿完成,自己和编辑沟通,再进行一次修改,基本定稿就进入审校流程了,这个就和我无关了,预计明年上半年面世,出版方重视,速度很快,问题不大。

现在波澜不惊,激动的心情怕是得到明年样书在手的那一刻吧。

6.

不过这件事,也有其他的问题。

俗话说“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揍”,咳咳,说错了,“凡事都是双刃剑”,写作这件事它不是“一本万利”(没有任何事),有得必有失。经济学讲“机会成本”,就是你做一件之后你就能不做另外一件事,选择了写作出版,我就失去了另外一件事:

考研。

什么“还能好好学习”、“写作和考研不冲突”。面对这些评论,首先我得说我没这个本事,出书和考研都是大事,我的能力不足以让我同时做好两件事,硬要做就是丢西瓜没芝麻,哪个都想要哪个都没有;其次我写的是历史,不是写的碎片化的一个个小故事,它需要承前启后的前后接续,需要大量的专业积累即“史实”,需要查阅大量的一手史料(文献)和二手史料(做学术著作),再加以通俗化的文字形式呈现出来,中间要加以我个人的分析和思考,一些地方要有合适的幽默和调侃。

参照这个模式写来,真心不容易。

不过还好,准确的来说只是失去了2019年以应届生身份考研的机会。

2020年,我将“二战”参加考研,争取不留遗憾一战解决,明年全力以赴考研。

某件事只要不是只有一次机会的事情,最多就是多试几次,晚点再达成,这样的事不是“事”。

这个现在看似轻松、理智的决定,我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才做出的:

当代年轻人有很多特点,最大的一个就是急功近利、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天下知。

其实何必那么着急呢,何况着急除了让你过度焦虑从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心火加大、睡眠质量下降、烦躁、舌苔加厚导致口臭等等之外,没有任何正面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着急也没用啊。

孔子曰三十而立,那二十岁的我们就是蹲着。以前学生时代是躺着,现在立起来半个身子,想要自立但却没有足够的资格,所以我们彷徨迷茫,在“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边缘徘徊。

抱着三十岁才开始真正人生才开始“而立”这一原则继续努力,你发现你的时间还多呢,所谓的烦恼、负担、焦虑都有着时间去缓冲、缓解直到解决。

7.

简书上大多是和一样的年轻人,这个时代下的年轻人大都有这样的标签:张扬个性、重视自由、拥抱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互联网大潮,与之相伴的还有更大的压力、对成功的焦虑、巨婴的多发、眼高手低、对物质的追求更直接更肤浅。

在简书上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想自己怎么可以一夜成名、想自己怎么成为签约作者。

我和大家一样,这些想法我都有过。

从16年初开始在简书的写作,开始我的清史连载,目前为止已有五六十万字的数字,实际书稿是三十四万字。去年年底签约,那个时候我的清史连载正在收尾。我不敢妄言,更不是所谓“老师”,只是一些心得想法和各位分享,都是我自己不成熟的思考,这是建立在各位有志于成为一位作者的目标下:

1.不要写类似咪蒙、周冲这类的“鸡汤”。尤其大多数人的水平只是东施效颦,硬在那鸡汤,尬聊尬写,除了感动自己没什么用处。如果想谈谈道理,想装逼吹牛,可以参考王小波、冯唐、韩寒。有他们一半功力,这辈子也就衣食无忧了。

2.不要最早就写公众号文章以及各类号的文章。这不是在写作,这是Ctrl+C/Ctrl+v。

3.不要写标题党。写自己的故事,写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自己构思的也是。别说身边没有,几分身边的真实几分自己的构思这就是个长篇故事,再加点就是短篇小说。天马行空,真真假假,故事里你就是世间的帝王神界的上帝,一切都由你来主导。这一切都属于你。

4.不要写杂碎零散的故事,除非你可以把他们串接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最早不要写公号类文章,且不说写的如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你让人家出版方怎么出版?不要一说就看“xx”,人家是大神,人家有人气,人家有资源,无论哪方面有秒杀大多数人的能力和资格。王小波说有时候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猪的都大,咱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咱先按普通人的那个剧本来,您如果真是千里马,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伯乐和发现你商业价值的眼睛,到时候您再拿大神和知名作家的剧本,如何?

人生漫漫,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茶余饭后之间,吹吹牛,也是我等普通人的一大乐事;如果笔缀不耕多写了几本,“不幸”还销量不错,这辈子有幸靠此爱好谋得几年吃酒喝茶之资,甚至成为登堂入室之匙,退一步是副业贴补家用进一步人生致富,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快哉快炸!无论如何这个操作怎么看都是不亏的。

8.

我96年出生,对于我来说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道,有关于我的人生我的前途我的未来我更不知道,我愈发觉得人生中所有的得到和失去都是无法预料的,我只知道我的路应该还有很长(如果我身体健康的话)。

在以后的日子,在未来的人生,我想把清史写完,还想写写类似王小波、冯唐笔下那样的文章,自己活的健康开心,“多一分不嫌多,少一分不嫌少”能挣多少挣多少,好好学习继续在硕博期间享受校园的时光以后回自己的城市当个大学老师。

人生怎么活,道路怎么走,其实都是由我们每个人做出自己的决定而发生一连串的反应和改变最终导致这一切。或许我们的决定不是决定人生怎么活怎么走的唯一,但一定会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感谢我的经纪老师和简书、感谢我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和出版方,最后再感谢下这些年跌跌撞撞糊里糊涂吊儿郎当最后还是有所收获的自己。

你一定要努力,但请千万不要着急。

如果累了,休息休息,不要着急,心中要有这样的声音:

22岁要在简书出人生第一本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