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职妈妈是一份职业美人说

坚持这几件事,让一位全职妈妈告别了低效的前半生,迎来了更好的自己

2017-11-08  本文已影响794人  香丁
图片来自网络

文/香丁

我成为全职妈妈,一开始是因为主客观原因,不得已而为之。儿子刚出生那年,母性的驱使让我暂时荣升为温柔妈妈。随着儿子的长大,我对他的很多行为越来越束手无策,加上全职的低成就感,整个人陷入了情绪的低谷。那时候变得异常敏感、焦虑、无助,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最极端的时候甚至想一死了之。

但是因为儿子,我坚持了下来,重新审视内心,寻找初心。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负能量的我,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无数次拷问过后,我得出结论,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当我把着眼点放在自己身上,从自身寻求突破口时,阳光一点一点照进了我的心。

因为坚持这几件事,生娃后第五年,我变成了期待中的样子,慢慢开始喜欢自己了。

1.每天给儿子讲故事

这是结婚后我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件事,从2016年第一天开始,直到现在还在坚持,还有一个多月就满两年了。

怀孕时,我看过一篇文章,文中说胎教可以让孩子更聪明,从小给孩子讲故事,可以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于是,我给还在肚里的胎儿听音乐,抚摸着肚皮跟他说话,胎动时和他玩耍。

儿子出生后,继续给他听音乐。七个多月时,我买了几本书偶尔读给他听。一岁以后,断断续续给他讲故事。看他喜欢,又买了几本关于恐龙的书,睡觉时给他读一读。2015年忙着装修房子,儿子的故事中断了好几个月。

2015年年底,在闺蜜的介绍下,我第一次购买绘本。没想到儿子非常喜欢,讲过四五遍的书,他竟然可以逐页讲下去。这一发现让我意识到给孩子读书的重要性。

我暗下决心,决定从2016年的第一天开始,每天给儿子讲故事,直到他不再要求我为止。坚持讲故事的六百多天,我遭到过爸爸、妈妈、老公的质疑。他们认为我让孩子看书,会让孩子变成书呆子、对书上瘾。

我曾因为这些言论沮丧过,但是听到儿子“妈妈,给我讲故事”的话,又重新投入到我们的温馨共读时光中。

儿子从一开始的绘本,到小说部分章节,再到《神奇树屋》系列,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好,很多书面词汇常常从他的嘴里蹦出来。因为故事,我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所有的语言艺术都来源于听力词汇,我会继续坚持每天给儿子讲故事,不断地给他的庞恰特雷恩湖注入听力词汇,让装不下的词汇溢出来。

吉姆·崔利斯在他的《朗读手册》中说过,“我们种下的热爱阅读的种子也许不会立刻结出果实。但是,如果我们足够耐心,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愿意在儿子的精神土壤中,种下阅读的种子,慢慢地等它生根发芽,最终开出属于他自己的花。

2.看书

童书

大学毕业以后,我几乎不怎么看书了。那时候愚蠢地以为上完大学就完成了任务,儿子出生三年后,我才意识到看书学习是值得追求一生的事情。

儿子的成长,给我带来很多困惑。我曾因为他“不听话”不止一次打过他,过后又陷入自责中。看了无数碎片化育儿文章,遇到新的问题还是不会处理。

后来朋友把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借给我看,只看了一部分就让我茅塞顿开。因为很喜欢书中内容,我就买了一套孙瑞雪的书,还有一本是《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的这两本书是我最早接触的育儿书,看完以后,对于儿子的很多行为,我才恍然大悟。哪里是孩子不听话,分明是高高在上的成人不懂他们,才给他们贴上了各种标签。

从那以后,我又买了《接纳力》、《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佩蓉的妈妈经》等二十几本育儿书。通过这些书,我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学着做一位不完美妈妈。没有人是完美的,如果强迫自己做一个百分百完美妈妈,只会让自己在好妈妈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看了很多育儿书后,2017年我开始看自己喜欢的书。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岛上书店》、《百年孤独》、《解忧杂货店》、《苏菲的世界》等等。

上学的时候,我是多么喜欢看书啊。没想到大学毕业的八年时间里,我读的书竟然寥寥,很是惭愧!已经浪费了那么多大好时光,不想过几年又后悔现在,所以重新捧起一本本书。好在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自从重新开始读书,我便不再孤单!

3.不追剧

曾经我像很多人一样,热衷于追各种热播剧。眼睛盯着屏幕,心里记挂着之后的故事发展。有一年看《婆婆来了》,我和老公因为某个剧情观点不一致还吵了一架。现在想起来觉得可笑,因为电视剧吵架浪费了时间又伤了感情。

孩子小的时候,我每天要做许多细碎的琐事,需要很多精力。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追剧占用了部分时间后,那么只能牺牲其它事情。其它事情没有完成,我就会焦虑。而焦虑的情绪会传染,影响整个家庭。

意识到这一点,儿子三岁左右时,我决定不再追剧。这并不是因为我自控力强,恰恰是因为我自控力差才这样做。某个剧,一旦我看了几眼,就忍不住一直想看下去,直到曲终才人散。我知道自己,所以不去看那一眼。

时间长了我养成了不开电视的习惯,儿子看电视时,我偶尔和他一起看一会,大多数时间我都忙于家务。儿子上幼儿园了,我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宽松。我用这些时间看书、听育儿课,记笔记。

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除去睡眠8小时,还剩16小时。怎么利用好这16小时,就看你的选择了。

时间花在哪儿,成就就在哪儿。追剧是能给人带来思考,但是然后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除了作为茶语饭后的谈资外,就没有什么然后了,过几天忘得差不多了,又有新的热播剧可以追了。不想再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剧情里,所以,我选择不追剧。

4.记录亲子阅读时光

亲子阅读成长记录

给儿子讲故事以来,我参加了两次幼儿园举行的21天读书打卡活动。活动要求记录亲子阅读点滴,然后截图发群里打卡。第一次活动结束后我没有坚持记录,因为我觉得孩子本就养成了阅读习惯,何必每天记录打卡耗费时间。

第二次活动结束后,我突然觉得记录亲子阅读的点点滴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有一天儿子长大了,读着妈妈的文字,重温儿时的阅读时光,将是多么美好的画面。

一开始只是简单地记录书单和大概内容,后来又加入了儿子的言行。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很多事情要是没有写成文字,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越来越喜欢记录,又因为记录,我找回了久违的写文热情。

5.来简书写文

今年9月,我下载了简书,来到了书写的海洋。在简书这片大海,我成了一条自由自在遨游的小鱼。在这里,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鱼,他们让我大开眼界,让我不停地游下去。

我写文是想一吐为快,之前在朋友圈发过几篇感慨,后来发现那里并不适合写文。而简书这片海洋,给了我广阔的空间,让我可以畅所欲言。

来简书两个月,加上私密的一些文,写了八万字。以前,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坚持的结果就是,我可以做到。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坚持一件事情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所以,放弃者十有八九。

摩西奶奶说,当你不计功利地全身心做一件事情时,投入时的愉悦、成就感,便是最大的收获与褒奖。正如写作是写作的目的,绘画是绘画的目的。

对于我来说,在简书写字,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6.录音频故事

自娱自乐的音频故事

经常给儿子讲故事,听着他稚嫩的声音,就想录下来。听了群里甜甜妈在荔枝给儿子的录音后,我马上下载了荔枝。

尝试着录了一个故事,竟然有人收听,让我喜不自胜,也让我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情。我学着给不同的角色配音,根据故事内容找背景音乐,一点点摸索着前进。

看到有人评论转发,我都会很开心很开心。我的开心也感染着儿子,他慢慢参与其中,从最早的默默听着,到结尾说几句,再到最近要求独自完成录制,我都不相信他的变化。

其实,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言传身教。

向优秀的人学习,可以变得更好。就连孩子,都愿意靠近更好的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7.写手帐

我的手帐

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来到简书以后,我才知道还有手帐这回事。从国庆节那天开始写手帐,到今天虽然只有短短39天,但是我却收获了很多。

我做事拖延效率低、不懂时间管理、爱看手机、经常忘事。写手帐以来,我逐渐告别了这些让我讨厌的缺点。

每天写完To  do  list,我会想着怎样更好地完成这些事情。每次在完成事项前打勾的时候,心里充满成就感。很多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竟然也能顺利实现。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很忙,其实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花在了刷手机上。可怕的是,刷手机会成为习惯,形成生物定律。

简书作者另维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在人的大脑里,神经元会记住人的每一次行为,重复次数多了,基底神经节便会形成“模式”,固定行为、情绪之间产生联系,使重复越来越容易,就形成了习惯。

而一旦基底神经节彻底熟悉了行为间的联系,将其转化成“模式”,就算我们后来拼命改掉习惯,重新接触同样行为时,神经元会自动记起有过的连接,习惯更容易重新形成。发生过的一切神经元会记得,有过的好习惯坏习惯都会伴随一生。

看到这些,我决定培养新的习惯,戒掉毫无目的地翻朋友圈、看碎片文章的瘾。怎么办?利用手帐。每天在本子上写出待办事项,这样更容易促使大脑想办法优先完成这些事情。没有完成的事情,分析原因并写下来。反思的结果会提高时间利用率。

每天忙着完成目标,就没有什么时间看手机了。时间长了,新的习惯形成了,即使有时间也不再无聊地翻朋友圈。

因为手帐,我变了,我越来越喜欢现在的自己。虽然没什么成就,但是我不再抱怨生活,而是享受现在的生活。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现在就开始吧!

                        - END -


我的其它文字

你那么好,这辈子我就赖上你了!

一直以为自己是好妈妈,看了这几本书才发现我不是,那么你呢?

给儿子读了500多本书,这6本你一定要看看

坚持每天给儿子讲故事652天,手写17页买书清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