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笔记、观点、评论每天写1000字综艺咖

170521-《奇葩说》第四季第十六期:如果能为孩子一件定制完美

2017-05-21  本文已影响284人  知鱼君

本期节目的辩题为“如果能为孩子一件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当看到这一道辩题时,我就觉得这个辩题很扯淡,因为答案是明摆着的吗,谁会希望一个定制的完美人生,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都要自己经历才能体会,如果我的人生因此而完美了,那么我的存在还有意义吗?我觉得我将永远无法体会什么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无法体会“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因为我的人生完美了,我仿佛处在高高在上的云端,像傅首尔说的,“生而为人,没有低到尘埃里的那一刻,你又怎么会知道爱为何物”。

果不其然,在初始投票后,有80%的观众选择了不定制。我觉得100位观众的投票机制,一直是《奇葩说》的一个槽点,首先样本数太小了,其次是多是一些年轻人,年轻人的立场不能完全代表辩题的立场。我想,如果观众里面能够多一些父母的话,投票差距就不会这么悬殊了。

本场下来,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首尔、陈铭和黄执中。

首先是傅首尔,毕竟是一名作家,每次听她的发言,都错落有致,节奏感超强,词语一套一套的,非常享受。

我一直很喜欢中国的文字,我相信中国人对中华文字也有一种极其浓厚的文化依恋,我摘录几处傅首尔的话,你们随意感受下。

什么是朱砂痣,什么又是蚊子血呢?

孤独和空虚,是完美人生的宿命。

生而为人,没有低到尘埃里的那一刻,你又怎么会知道爱为何物。

只有炫耀,没有需要的友情,它还是友情吗?

我们都接受冥冥中自有主宰,谁能接受冥冥中自有我妈。

追求完美是人生至苦,因为总是有求之不得,你只有放马去追你真正想要的,才能放下你那些得不到的。

另外,傅首尔今天的这一段真是扎心了,说出了很多子女的心声,我们从小被设置了关键词,多少人都按照父母的“谱”过完了一生,可是当我们真正失去的那些快乐,又有谁在乎呢?

傅首尔.jpg

第二个,是陈铭。

陈铭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从他的本职教育工作者出发,一语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痛点:

我发现家庭教育的本质,好像就是人生观的复刻。有一种极强的无力感在。

因为陈铭和他爱人都是辩论队成员,从而他的孩子似乎就被安上了一定要能说会道的标签,失去了不会说话的权利。

我非常欣赏陈铭这段发言的原因是,他点出了未来教育的本质: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一种雕刻模式,客体是孩子。近代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标志,或者说教育的前现代性和现代性的分野在哪里,在于教育的客体变了,从孩子变成了环境。

教育的客体由孩子,变为了环境,我们不是在雕刻,而是真正的变成了园丁,第一次让可能性成为常态。

陈铭.jpg

陈铭老师说完这段话,我认为他简直太帅气了!作为一名90后,我对人生的基本认知就是,人生是一个可能性越来越少的过程,在年轻的时候,就要不断的试错,去尝试,看看自己还能有多少可能性,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里面,吉塔接受了爸爸的意志,成为了一名摔跤手,可是电影毕竟是想展示一场追梦之旅,可是事实上,我会为吉塔放弃了生命的其他可能而感到可惜。我觉得电影里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吉塔在历经磨难,终于得到金牌,而是在他进入国家学校,蓄长发,染指甲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她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人生。

最后,是执中老师,我觉得蔡澜的故事非常的巧妙,任何一个厨师到了一定的境界,都是哲学家。

一个会设计按一个按钮就会有完美人生的人,他是个哲学家,设计这个按钮的人,一定不会那么傻,把完美设定成一个定性的,明确的 ,固定结局的结果吧,这在人生上不通。在人生的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这就是完美的人生。

而真正完美的人生就是,时时能选择,路路有回转。

时时有选择 路路有回转

以上!

辩题:如果能为孩子一件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正方:要
张泉灵 臧鸿飞 蹦蹦 姜思达

反方:不要
罗振宇 傅首尔 范湉湉 陈铭

臧鸿飞:

傅首尔:

蹦蹦:

范湉湉:

姜思达:

陈铭:

马东:

黄执中:

肖骁:

罗振宇:

张泉灵:

完美的人生,本身就是不完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