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100 学哲学的人,脑洞一定都很大
现在是2020.3.7,晚上10.35,记录今天。
今日阅读
今天看了《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的两个实验,感觉脑子烧坏了,哲学家们的脑洞真的也是很大啊。

美国哲学家,普特南
这里引用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即使一切都是假的,但是当我正在思考,“思考”这件事是真的,所以因为思考,我们能证明自己的存在的真实性。
这么说的话,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活着的人。
第二个对实验的解释,是“指涉必须有因果联结”。
比如有只蚂蚁在画一幅画,像丘吉尔的一幅肖像,但对于蚂蚁来说,蚂蚁不是在画一幅丘吉尔的肖像,而只是在画一幅画,因为蚂蚁不认识丘吉尔。我们所说的“蚂蚁正在画一幅丘吉尔的画”这是我们因为知道丘吉尔,也看到蚂蚁,所以讲两者进行联结起来的一个因果关系而已。
如此说来,如果我们是缸中之脑,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是有指涉的因果关系的东西,也就是说都不是“真实的”。就像我知道梅子很酸和我真的用舌头尝到了梅子的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古代怀疑论者,阿格里帕
明希豪森是引用典故:明希豪森男爵靠着拉扯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流沙里拉出来的故事。
从这个实验引出了几个点:
1.皮隆学派的怀疑论,认为,我们不能判断事物真实存在到底是什么模样。因此要在每句话前加上“我此刻觉得……”,因为你并不知道下一刻你会不会持相反的判断。
2.“均力原则”,不要持有固定的意见,而要以主观印象为依归,顺从自己当下的心情,所属文化、所受教育等。
我觉得可以借鉴的是,遵从本心,无问西东。不要逼着自己强迫某种无法接受的思想和意见,始终遵从本心。
3.实验的论述指出,任何给出理由的尝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给出理由到了某个阶段,就不得不中断,而且没有理由。
书里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实验的“给出理由”最终会被没有理由中断,但这给我一个思路:我们应该去多问为什么,在已经确定的事情上多问一个为什么,也许会因此找到新的途径、思路或者创意。
就像数字的创想,3,它像什么,常规的想,像耳朵,像蝴蝶的翅膀,要再进一步,为什么只能是正着的,不能改变了吗?可以,可以颠倒,旋转,拉伸,原本的数字3,就能变成更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的一部分了。
今日改项目书
之前25号那会紧张地写的项目书,被我搁置了一周,终于拿出来改改,根据校长给我的参考资料,以及这几天培训时看到的微课程的学习资料,又重新修改了项目书。
但是改的也很无奈,因为自己当时写的时候,出发点太小了,只落在了课程的建设上,没有提高到要做出一个学习的系统平台,以做平台的视角来写微课程建设的这个项目,所以现在修修补补,感觉自己还是写的不咋滴。
所以说,自己的高度不够,所以能想到的,落到的点都还是太小太浅了。还要多多学习和磨炼。
今日日常
在家日常打下手,昨天包饺子,今天做圆子,每天都吃吃喝喝,运动只能让我不胖,瘦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