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Ⅱ《大师的秘密》(7)智慧在有无之间

2023-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芬芳玲珑

第五十章 梅迪尼:疲惫的农夫

智慧在有无之间

这个农夫的修行原理是什么?它的修行经过了一个怎样的次第?

问:“瑜伽士对梅迪尼的开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苦乐的觉受带动意识来修身。这种修法类似于反观内照,这是一种生起次第的修法;第二部分是以舍离苦乐的觉受来牵引妄念,然后反观内照,将妄念逐渐消融,然后观察种子字以修定力,这种修法类似于圆满次第。请问,这样理解正确吗?

这种说法有道理。对梅迪尼来说,刚开始的修,其实就是用正念代替妄念,将仪式当成犁,将苦乐感受当成牛,让他们在因缘和合的身心上耕作,撒下认知经验的种子,收割惊喜无量的谷物。这时就会在连续的实相之流中生起喜乐。这种修法不是大手印,但它仍然属于一种方便,但修到后来,当你能将诸相收摄到心中,也就是不再被眼前的声音、景象、对话把心牵走,让他们变成水泡、变成电影画面,让其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心始终在静里,但明明白白的知道一切的发生、变化和结束,那么你也就融入明空,契入大手印了。那时候,你所有的因事而产生的念头都会消失不见,你就会证得悉地。

注意,所有念头消失之后,如果你心里没有别的东西了,就是错误的,不是大手印。我经常说,无记、顽空也是消于无念的。所以,不要追求无念,要追求破执,否则就不是究竟成就,最多就是悉地成就。真正地究竟成就,其实已经没有念和无念的分别了,他也会生起念头,但都是自性的妙用,俱足佛的五种智慧,能发挥无穷的作用,既如如不动,又了了分明。正如《金刚经》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所以,他不在乎念头,有也罢,无也罢,他都是那样,不会改变什么。修到这一步,他才算是真的修成了。修不到这一步时,他就要在乎念头,还要根据情况将念头分类。

比如,人的念头有正念、负念、无记三种类型。所谓正念,就是正面、积极的念头,它是向上的;所谓负念,就是恶的、负面的、消极的念头;既不正又不负,既不善又不恶,就是无记。无记的人没有烦恼,但无记也不好,因为,因为没有念头的人没有感觉,他和眼前的杯子、石头是一样的,这样修上再久,也不可能修成,因为他连修的过程都没有,就像悬崖上的那棵松树。所以,修行需要念头,需要正念,需要正面的、利众的、成佛的、慈悲的、智慧的念。真正的修行,就是靠正念、正思维成佛,而不是靠负念害人,也不能在无念中冬眠。单纯的无念,并不是入定,你要反复提醒自己。

不过很多人都能背出这句话,但在生活中还是会弄错。为什么?因为,他还没有真正进入那种无念但有觉知的状态。

有人曾经对我说,你可不能开车啊。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万一你入定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大脑里一片空白,不是很容易出车祸吗?我说,你说的不是入定,是愚痴、发呆或者昏过去了。真正的成就者,无论做什么都是成就者,而且他至少是个清醒的人。只要是清醒的人,就有判断思考的能力,成就者不同的,是他的思考中没有“我以为”,是佛的五种智慧同时发生作用的产物,是一种智慧的判断。它不太好说,无论怎么说,不懂的人也很难听懂,但你至少该明白一件事:它不是大脑一片空白。

所以,不要害怕妄念,也不要压制妄念,慢慢的学会如何不压制妄念,同时把妄念转化为正念,用正念取代负念。传统的仪轨一开头就是:“至诚发大心,皈依奶格玛,即为香巴子,持名即修行。虔诚相应时,子母慧光明。大印容诸法,普被三根人,祈请奶格玛,满愿守誓戒。佛我本一体,成就本尊身。坚定吾空性,赐吾瑜伽密。空性观诸法,乐空不相违。还有“吾今发大心,身意供师尊。祈请师加持,不舍菩提心”,等等,都属于正念。当你持续重温这些内容时,你的思维方式就会慢慢的改过来,从利己、自私变成利众慈悲,慢慢地,就像逆行的汽车转向一样,经历一个有点别扭、艰难的过程,然后走上正道。这时,你人生的行程就会变得非常顺畅了。

在没有得到真正的明空智慧时,保持正念,用正念取代负念,就是最好的修行;明心见性之后,这种造作的修就不需要了。因为,这种修看起来很好,但本质上仍然是散乱修,只能说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将纷飞的念头清洗一遍,让心渐渐变得纯净,让人格渐渐的升华,然后才谈得上超越、明白、觉悟。到了最后,你所有的念头都会变成真心的妙用,你也不管他在世俗标准中,到底是正还是负了。真正的圣者也会骂人,有时还会骂的很难听,但他实际上是在持咒,哪怕他在打你,把你打的鼻青脸肿,也是在用一种仪轨消除你身上的业障,只是这种咒语和仪轨有着“负”的外相而已。

可见,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衡量成就者,也不要干预成就者对弟子的调教。不管外相上看多么难以理解,也必然有他的原因。毕竟他是成就者,他看得比凡夫要远的多。但如果弟子信心不足的话,成就者哪怕有太阳般的智慧,有月亮般的慈悲,也不能帮弟子减少修行上的障碍,以及真正的磨难。所以,成就者总是很无奈。我们要学会理解成就者,学会减少自己世俗的判断,不要用常人的思维逻辑来衡量成就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